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三峡库区建设工作进入后续完善阶段,如何协调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加强库周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设,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研究区域丰都县位于三峡库区的腹心地带,是三峡库区自然经济特征的典型代表,通过对丰都县土地利用与环境友好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我们对库区生态环境条件、土地利用现状的认识,增强在库区土地利用中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意识,对于库区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此,如何实现环境友好式的土地利用成为本文研究的核心。
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基于循环经济学、区位理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学等理论,通过对相关原论和方法的研究,结合丰都县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和问题分析,进行了丰都县土地利用环境友好性评价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依据一定的建模原则和依据,构建了丰都县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并提出相应建议与对策。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概述如下:
(1)在总结众多专家学者关于环境友好、土地可持续利用以及有关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方面的研究的基础上,对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和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探讨,并选取评价模型和方法。
(2)土地利用环境友好性评价体系的构建。本文参照P-R-S基本模型,根据土地利用环境友好性评价的目的和要求,提出了适用于土地利用环境友好性评价的P-R-S修正模型,通过运用P-R-S修正模型并结合理论分析和专家咨询确定了丰都县土地利用环境友好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15个指标构成,涵盖了社会经济压力、自然环境状态和人文响应三个方面。
(3)土地利用环境友好性评价。基于丰都县自然经济数据,根据各评价指标的特性以及国内外相关标准,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参考相关研究,对土地利用环境友好性评价进行分级,将其划分为很不友好、不友好、低度友好、中度友好和高度友好5个等级,并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对丰都县土地利用中环境友好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丰都县土地利用环境友好度值为56.24,属于低度环境友好,由此可以看出丰都县土地利用对环境的友好程度较低,土地利用活动中不友好因素较多,社会经济活动中造成的环境破坏较为严重,资源环境供给能力总体呈现不足,环境保护措施执行力度不够以及土地利用的方式还有待改进,要想充分保障库区生态安全,需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维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土地利用环境友好性评价分析。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结合丰都县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对评价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和综合分析。在单因素分析中,对土地利用环境友好性影响较大的几个因子有人口密度(C1)、人均农业总产值(C2)、单位面积土地农药施用量(C4)、单位面积土地化肥施用量(C5)、森林覆盖率(C8)、水土流失面积比例(C9)、大于25度耕地面积比例(C11)、水土流失治理率(C13)几个因子,从权重来看C1>C2>C9>C4>C5>C8>C11>C13,从环境友好贡献值来看C1>C2>C8>C4>C9>C5>C11>C13,二者的大小顺序基本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因子对区域的影响,进行各乡镇间的对比分析。在综合分析中,社会经济压力指数权重为0.6491,环境友好度贡献值为33.82,占主导作用;其次为资源环境状态指数(B2),其权重值0.2790环境友好度贡献值为17.07:人文社会响应指数(B3)最小,权重0.0719,环境友好度贡献值为5.35。这与实际是相符的,实际土地利用活动中土地利用的状态和方式是由由人类社会经济所决定,社会经济发展中对土地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必然会给环境带来主导性影响。资源环境状态即包括资源环境的天然状态和人为干涉后存在的的状态,在土地利用环境友好评价中占得比重也较大。人文社会响应体现的的人类对面临的环境问题做出的反应,往往由于人类认识的滞后性和发展中的盲目性,对环境响应效果不太明显,在土地利用环境友好评价中占得比重较小。
(5)丰都县环境友好型土地模式的构建。根据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构建的原则和依据,并结合丰都县土地利用环境友好性评价分析结果以及丰都县土地利用现状和丰都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来构建丰都县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文中构建的模式有四种,可表述如下:中部沿江丘陵低山区“城市发展-生态防护-农业生产”一体化模式、西北丘陵区“粮-果-蔬-林-副”生态农业综合发展模式、南部低山区“林-牧-种”生态涵养模式、南部中山区“生态防护-生态旅游-农业生产”统筹模式,并提出了相对应建议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