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侵蚀影响的泥石流两相动力学模型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xleo3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泥石流是山区尤其是山地地震区常见灾害之一,由于降雨、固体物源时空分异及地形(微地形)的影响,其发生时间、地点、规模目前难以预知,加之其具有宽级配、高浓度、直进性、大冲大淤、冲击力大、破坏力强等特点,屡屡造成严重的灾害损失。防范化解泥石流灾害风险的主要对策包括工程治理和动态监测预警,其前提条件是客观把握泥石流发生、运动物理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方可科学规划防治工程布局、合理确定工程设计参数、有效构建预警避难体系,将灾害损伤降至最低。泥石流体是介于高含沙水流和滑坡等块体之间的非牛顿体,颗粒组成、细粒含量、体积浓度、运动速度、颗粒碰撞、摩擦、浆体粘滞等因素影响泥石流动力学特征和模型构建。在颗粒剪胀效应方面,Iverson等人假设粗颗粒和浆体速度相同,提出了描述颗粒剪胀效应的虚自由面概念,并建立了相应的深度积分泥石流动力学模型,但泥石流(特别是稀性、过渡性泥石流)运动过程中粗颗粒和浆体速度存在分异性,在泥石流动力学模型构建过程中需要考虑固液两相速度的差异;在动床侵蚀作用方面,Iverson和Ouyang在深度积分泥石流动力学模型中考虑了侵蚀项的的基本架构,但假定固液两相速度相同,且缺乏表述两相泥石流动床侵蚀过程的侵蚀动力学模型。因此,为了更客观、科学地构建描述泥石流运动过程中的颗粒剪胀效应和动床侵蚀作用的泥石流动力学模型,本文重点探讨了考虑固液两相速度差异的颗粒剪胀效应、表述泥石流动床侵蚀过程的侵蚀动力学模型,构建了考虑颗粒剪胀效应和动床侵蚀作用的深度积分泥石流两相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有限体积法建立了数值仿真模型和算法,并借助相关的实验数据和深圳光明滑坡流态化实际案例对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可靠性、合理性检验。取得的主要进展和成果如下:  1.针对两相泥石流动床侵蚀问题,基于侵蚀面上的力学平衡和动量传递特征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一种符合基本力学原理、包含两相泥石流基本变量的侵蚀率计算公式。泥石流动床侵蚀问题特别复杂,泥石流与动床之间在剪切运动过程中存在物质、动量和能量交换,进而影响泥石流的流速、流深、固相体积分数和侵蚀能力,且呈动态变化特征。泥石流动床侵蚀模型包括经验模型、半经验半理论模型和理论模型;以前常用的经验模型缺乏明晰的物理机制,无法描述侵蚀过程且没有普适性;半经验半理论模型含一定的物理机制,但需通过实验等对模型相关参数进行率定;理论模型具有明晰的物理机制和动力学依据,不仅能定量描述侵蚀动态变化过程,而且具有普适性。本研究分析的是在考虑固液两相速度差异情况下的两相泥石流动床侵蚀问题,将被侵蚀的底床看作与泥石流内部固相具有相同或接近的物理属性的固体物质,基于侵蚀面上侵蚀力和抗力的力学平衡以及泥石流与动床间的动量传递特征,对固液两相分别进行理论推导,获得了两相泥石流侵蚀率动力学模型,该模型主要反映了影响侵蚀的主要因素对侵蚀量的动态影响关系。  2.系统梳理了几种泥石流动力学模型的特点及不足,重点针对近年来广受关注的深度积分泥石流动力学模型中的剪胀效应问题,考虑泥石流中颗粒物与浆体的速度差异,提出了两相泥石流在虚自由面处需要满足的动力边界条件,建立了考虑剪胀效应的两相泥石流动力学模型。剪胀和剪缩是颗粒物在剪切变形过程中固有的特性,但目前仅有极少数泥石流动力学模型中考虑了颗粒剪胀的影响。泥石流中颗粒物的剪胀或剪缩变形导致浆体的液面出现高度上的起伏,给自由表面的定义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本文在Iverson和George的虚自由面概念(固液速度相同)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相泥石流(固液速度不同)在虚自由面处需要满足的动力边界条件,该边界条件允许颗粒相和流体相在虚自由面上有不同的速度,同时满足边界上的动量平衡关系。基于该边界条件,结合泥石流各相的质量守恒和动量守恒方程以及适当的底床边界条件,通过深度积分建立了以固相速度、液相速度、流深和固相体积分数为基本变量、考虑剪胀效应的两相泥石流深度积分动力学模型。  3.考虑剪胀和侵蚀效应的两相泥石流深度积分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数值求解,动力学模型验证和应用实例分析。将侵蚀率计算模型融入考虑剪胀效应的两相泥石流动力学模型,建立了考虑侵蚀作用和剪胀效应的两相泥石流深度积分动力学模型。引入侵蚀和挟带效应后,动力学模型的质量守恒和动量守恒方程都将发生变化,同时固相体积分数的演变方程也将发生变化;采用能够考虑颗粒物和流体相互作用以及两相之间速度差异,同时考虑侵蚀作用和剪胀效应的两相泥石流深度积分动力学模型,能更好的描述多种泥石流的动力学特征,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基于Geoclaw软件平台进行二次开发,采用有限体积法对提出的深度积分两相泥石流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数值建模,软件研发和数值求解。数值建模主要考虑满足动力学模型的双曲型特征结构;根据方程组的特征结构构造黎曼求解器,并将该自定义的黎曼求解器以Fortran文件的形式提供给Geoclaw软件,供编译使用。然后,将数值模型用于分析USGS水槽实验,将模拟获得的流深和压力特征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动力学模型及对应的数值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将两相泥石流深度积分动力学模型应用于深圳2015年光明弃渣场发生的滑坡流态化运动堆积过程的实际案例分析,并与Iverson和George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的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反演灾害运动堆积过程和影响范围。
其他文献
该文首先阐述了国内外关于历史商业街区保护的理论及概念,从而指出在当前历史条件下历史商业街区保护与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同时还指出了中国历史商业街区所存在的主要
该文从起重吊装作业过程的动态分析问题出发,引入适时控制的思想,利用Visual C++这个强大的编程工具,以无锚点法为实例探讨了起重吊装作业过程中的计算机辅助计算与分析的方
本文通过在砂岩样中预制裂隙的方法来模拟实际岩体,借助于中低频 率(2.0 Hz、20.0 Hz)动循环加载、静载试验和大量石膏模型试验对非贯 通(断续)裂隙砂岩样破坏模式、破坏
岩体风化是工程建设,特别是长期暴露在自然地质环境中的岩土工程遇到的重要工程地质问题,是边坡、危岩、坝基、文物保护等众多赋存于天然地质体中的岩土工程的最基础性研究课题
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土石坝渗流控制、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地热资源的利用、高放废物地下处置等众多工程领域,都涉及到多相孔隙介质在变形、渗流、温度和化学等多场作用下的
中国目前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面水平不高,而材料质量的控制管理非常复杂,繁琐,但在实际工程中大多都仍在使用于手工方法,效率很低.现在国内的项目监理方面,尤其是项目的预控
复合地基是目前国内应用于软土地区的一种主要地基自理技术,深层搅拌桩法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该文编制的二维平面应变有限元程序,采用Duncanˉchang双曲线本构 模型,分析
该文首先对强夯法的发展概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交重点对强夯夯期监测与夯后检测工作在参数设计和夯击效果评价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及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该文首先介绍了可靠性的结构优化设计及其分析方法的发展概况,接着简要地叙述了结构系统可靠性计算的基本理论.该文的重点是开发一个基于遗传算法的桁架结构系统可靠性优化程
该文通过对目前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决策方法的分析,认为这两种假设与实际投资民政部不完全相符,指出了目前投资决策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即在进行项目的投资决策时没有考虑投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