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论指出,翻译是一项有目的的行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并且“充分”是评判译文的最主要标准,即译文应该充分的实现翻译要求。本文将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研究张友松翻译的马克·吐温畅销儿童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根据目的论,目标语读者是制约翻译活动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该小说的目标语读者主要是儿童,儿童的语言特点和接受能力不同于成年人,他们有其自身的需求,所以译者应该尽最大努力为这一特殊的目标语读者群服务。本文从目的论的目的法则,语内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出发,描述性地分析了张友松对译文的处理。目的法则方面首先探索了影响张友松翻译此小说的主观因素,分析了目标语读者的特点,继而又分析了张友松为了达到交际目的所采取的翻译技巧,然后从语内连贯法则和语际连贯法则角度分析了他是怎么处理语内连贯和语际连贯的。最后本文从张译中得出了一些启示。通过研究本文发现:一方面,张友松不仅采取了很多儿童喜闻乐见的简易生动的词语,如叠词,儿化词等,又很好地处理了文化问题;另一方面,考虑到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惯,他尽量灵活地处理了句子结构和词语表达,使得语内更加连贯;语际连贯方面,他使用了口语话的语言,传递了幽默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再现了原文的风格与神韵;本文得出的启示是:在为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翻译时,译者应该首先站在儿童的视角去翻译,然后尽最大努力满足目标语读者的需求,采取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译者也应在最大程度上再现原文的神韵以保持小说的文学性。综观张译的这本小说,虽其译文偶有不足之处,但是他还是比较成功的实现了译文的交际目的,即给读者带来了愉悦的享受,也在很大程度上忠实的再现了原文的神韵,因此,总体来说,是充分的译文。从目的论角度研究文学翻译可以以崭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文学翻译作品是否达到其预期功能,这对以后的翻译实践也有一定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