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一类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盆底支持组织薄弱,POP的主要后果是引起盆腔器官下降移位,使得器官的位置及功能发生异常。POP的主要症状是外阴部块物脱出,患者往往伴有排尿、排便异常,部分患者表现为外阴部出血、炎症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临床治疗 POP主要采取的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是针对重度脱垂进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有11%的女性在一生中需要进行脱垂手术治疗,超过30%的患者在给药后4年会进行二次手术。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年龄、全身状况等,制定合理的手术治疗方式,达到治疗目标。非手术治疗则多适用于存在轻度脱垂情况的患者,患者多无特殊的临床症状。POP患者需要减少提重物情况的发生,尽量不要便秘、咳嗽等。对于肥胖者,适合进行适当的减肥,便秘者则要进行行为训练,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子宫脱垂(uterine prolapse)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以外,常合并有阴道前壁和(或)后壁膨出。阴道前后壁又与膀胱、直肠相邻,因此子宫脱垂还可同时伴有膀胱尿道和直肠膨出。子宫脱垂与支持子宫的各韧带松弛及骨盆底托力减弱有关,因此多见于多产、营养不良和体力劳动的妇女,发病率为1%~4%。 研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措施,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探讨消痔灵注射治疗盆腔器官脱垂动态MRI及三重造影影像学变化规律。 方法:对40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进行腰麻后,取膀胱截石位,对肛门会阴部进行常规消毒。注射消痔灵,注射分为直肠周围注射、阴道周围注射、尿道周围注射。观察患者年龄段和发病关系、患者临床表现、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所需时间比较、患者动态MRI和三重造影检查病例数比较,并直接在动态MRI上测量患者给药前后膀胱颈位置、患者给药前后子宫颈位置、患者给药前后肛直肠连接位置、患者给药前后盆隔裂孔面积、患者给药前后最远端距离 H线距离、患者给药前后排粪造影肛直角、患者给药前后排粪造影肛上距、患者给药前后排粪骶直间距、骶尾曲度,并观测患者给药前给药后三重造影结果。 结果:1、患者以41~50岁为病情多发年龄段,发病患者最多;其次为51~60岁和61~70岁;患者发病年龄11~20岁和21~30岁阶段发病患者较少。 2、患者在发病阶段临床表现不同,多数患者表现为1种症状,伴有5种症状以上者较少。 3、盆底动态 MRI检查时间为(32.08±1.14)min,三重造影术检查时间为(54.62±8.99) min。两种方法检查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4、三重造影检出的直肠脱垂患者例数为40例,动态 MRI检出的直肠脱垂患者例数为40例,两种方法符合率达100.00%。三重造影检出子宫颈脱垂8例,动态MRI检出子宫颈脱垂7例,两种方法符合率为87.50%。三重造影检出小肠脱垂11例,动态 MRI检出小肠脱垂11例,两种方法符合率达100.00%。三重造影检出膀胱颈脱垂2例,动态 MRI检出膀胱颈脱垂9例,两种方法符合率为22.22%。三重造影检出盆地陷窝疝1例,动态MRI检出盆地陷窝疝6例,两种方法符合率为16.67%。三重造影对膀胱颈脱垂和盆地陷窝疝检出率较低。 5、患者在给药前后静息时膀胱颈位置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力排时膀胱颈位置和下降值同给药前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子宫颈位置在静息期、力排期和下降值同给药前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给药前后静息时肛直肠连接位置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力排时肛直肠连接位置和下降值同给药前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患者盆隔裂孔面积在静息期、力排期和增大值同给药前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给药前后静息时最远端距离 H线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力排时最远端距离 H线和下降值同给药前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给药前后静息时和力排时肛直角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给药前后静息时和力排时排粪造影肛上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下降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给药前后静息时和力排时骶直间距、骶尾曲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7、患者给药后直肠脱垂、子宫颈脱垂、小肠脱垂、肛直肠连接过度下降发生率低于给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三重造影术和盆底动态MRI均可用于较全面评价多个盆腔器官脱垂和盆底病变,并具有很高的诊断符合率,且盆底动态MRI检查时间低于三重造影术检查时间,动态MRI较三重造影术具有一定的优势。 2、从动态MRI上获得的数据比对,消痔灵注射术对盆腔器官脱垂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