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截至2016年,全世界约13%的成人为肥胖,其中女性肥胖发生率为15%;男性肥胖发生率为11%,肥胖成为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与此同时生育力降低也是肥胖的众多影响之一,例如肥胖女性有明显延长的到达活产时间,这种影响在需要借助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的女性中更加明显。普遍认为升高的女性BMI可使ART活产率降低、流产率升高,同时妊娠期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先兆子痫和糖尿病等发生风险增加。同时,研究证明男性肥胖通过造成血清低促性腺激素性低睾酮、高雌激素的异常内分泌状态而损害精子发生或造成表观遗传改变,继而影响男性生育力甚至将这种损害传递给子代。尽管很多研究已经探讨了男性或女性肥胖对妊娠结局以及子代的独立影响,但是夫妻BMI的协同影响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尤其是现如今寻求助孕夫妻生活在一起,有着相同的生活、饮食方式,夫妻体型为均肥胖或者为均正常变得相对很常见,所以分析夫妻BMI对妊娠结局的协同影响不可忽视。然而截至目前,很少有研究分析夫妻双方BMI对体外受精(IVF)治疗结局的协同影响,并且仅存的少量临床数据只分析了单次胚胎移植周期(鲜胚或冻融胚胎)后的妊娠结局,并没有对可以引导患者完成整个治疗周期的累积活产率(CLBR)进行评价。因此评价男女双方BMI对单次促排卵周期累积妊娠结局的协同影响变得尤为重要。目的分析夫妻双方BMI对新鲜周期妊娠结局和对单次促排卵周期后累积妊娠结局的协同影响,并分析影响最短2年随访期内中断IVF治疗的相关因素。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06月1日至2016年06月30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首次控制性超促排卵后并有胚胎形成患者。根据夫妻BMI将患者分为四组:A组(男女BMI均<25 kg/m2);B组(女方BMI>25 kg/m2且男方BMI<25 kg/m2);C 组(女方 BMI<25kg/m2 且男方 BMI≥25 kg/m2);D 组(男女 BMI 均≥25 kg/m2)。结果1.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中,矫正混杂因素前后均得出:女方BMI>25kg/m2的夫妻中,不论男方BMI如何,其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低于对照组(男女BMI均<25 kg/m2)(P<0.05)。女方 BMI<25 kg/m2的夫妻中,不论男方 BMI≥25 kg/m2,还是男方BMI<25 kg/m2,他们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累积妊娠结局中,矫正混杂因素前后均得出:女方BMI>25 kg/m2的夫妻中,不论男方BMI如何,其累积临床妊娠率、累积活产率均低于对照组(男女BMI 均<25kg/m2)(P<0.05)。女方 BMI<25 kg/m2 的夫妻中,不论男方 BMI≥25 kg/m2,还是男方BMI<25 kg/m2,他们的累积临床妊娠率和累积活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矫正可能影响最短2年随访期失访的因素后得出:女性年龄(aOR1.06,95%CI 1.04-1.07)、女性BMI(B 组:aOR1.34,95%CI 1.13-1.58;D 组:aOR1.33.95%CI 1.14-1.55)和获卵数(aOR1.02,95%CI 1.02-1.03)是最短2年随访期失访率的独立影响因素。4.高累积妊娠率的主要贡献者为新鲜周期而非冻胚周期。结论1.女方BMI≥25 kg/m2的夫妻中,升高的女方BMI使新鲜周期临床妊娠率、新鲜周期活产率、累积临床妊娠率、累积活产率降低。而男方BMI不影响妊娠结局。2.女方BMI<25 kg/m2的夫妻中,男方BMI不影响妊娠结局。3.女方年龄增加和女性BMI升高使最短2年随访期失访率升高,男方年龄和BMI对最短2年随访期失访率无影响。4.高累积妊娠率的主要贡献者为新鲜周期而非冻胚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