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质地基中桩筏基础共同作用非线性分析

来源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g2008a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桩筏基础能有效地减少建筑物的沉降,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并以其抵抗复杂荷载的特殊本领以及对各种地质条件的良好适应性,而成为土木建筑工程中一种主要的基础形式。但由于桩筏基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影响其受力变形特性的因素很多,目前的理论研究还明显地落后于工程实践的发展,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分析方法。因此如何合理地设计桩基础,做到既经济又安全,是目前岩土工程界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本文首先回顾了桩筏基础共同作用相关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分别提出了非均质地基和层状地基中桩筏基础共同作用非线性分析方法,并运用有限元,离心模型试验等综合手段系统地研究了桩筏基础的桩土荷载分担荷载、传递特性等工程性状,对工程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本文的创新性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1)在非均质地基中,基于剪切位移法,考虑地基强度沿深度线性变化的特性和桩土间的滑移现象,推导了竖向荷载下单桩沉降的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荷载水平对桩—桩相互作用系数的影响,提出了考虑桩土界面滑移的相互作用系数的表达式。对筏板和土的接触面进行单元离散,分析了桩—桩、桩—土、土—土的相互作用关系,推导了桩土体系刚度矩阵,得到了刚性筏板群桩基础荷载沉降关系和桩、筏板各自分担的荷载。 (2)在层状地基中,基于Winkler地基模型,考虑桩土作用的非线性特性,利用剪切位移法和传递矩阵法建立单桩的荷载位移传递矩阵。考虑“遮拦效应”对群桩相互作用系数的影响,得到了层状地基中群桩竖向位移和内力。 (3)采用积分变换和传递矩阵推导了层状弹性体系轴对称问题基本解。考虑桩—土—筏之间的共同作用,基于Mindlin板理论,分析筏板和土相互作用时,土体的柔度矩阵计算采用层状弹性体系基本解,提出层状地基上桩筏基础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得到层状地基中桩筏基础竖向位移和内力。 (4)提出改进的分层地基模型,得到往复荷载作用下桩筏基础的沉降特性,并把本文的简化方法应用到实际工程分析。 (5)利用桩筏基础离心模型试验,全面地考察桩土之间的荷载传递规律和桩—土—筏的相互作用机理,分析刚性桩筏基础在竖向恒荷载和往复荷载作用下的荷载沉降规律、桩土荷载分担以及筏板和群桩的内力,并以用来验证简化方法的正确性。
其他文献
结构轻量化、大型化、造型复杂化给空间结构风工程研究提出严峻挑战。以索膜结构等为代表的风敏感结构的风损问题十分明显,风荷载成为此类建筑物控制设计的主要荷载之一。如
建筑工业化就是用现代工业生产方式来建造房屋,用机械化的手段定型产品,装配式交错桁架结构是一种装配体系,装配化程度高,工期短,施工速度快等特点;设计标准化是建筑工业化的
随着高层建筑高度的增加和结构体系的复杂化,构件之间的竖向变形差逐渐增大,其对结构内力的影响也逐渐增加,而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存在,更是加重了这一影响。另一方面,施工过程对高层
在大量的工程实践中,由于基底溶洞的存在、软土地层的易挤性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机器操作不当等可导致部分工程桩出现明显的倾斜现象,致使桩的竖向承载能力及水平抗剪能力大大降
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大量涌现出来,这大大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的问题。但是,由于我国处于地震多发国家,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减小建筑结
工程实践经验和试验研究表明,当混凝土框架柱轴压比超限而形成高轴压比框架柱时,从技术上通常可用加芯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柱或型钢混凝土柱加以解决。但其中哪种柱型更加经
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空腔楼盖由空心箱体、现浇钢筋混凝土密肋梁、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构成,空心箱体与密肋梁同高。这种楼盖形式可以减小楼盖结构层厚度,增加楼层净高,
通过掺加橡胶粉对混凝土进行改性,使混凝土的韧性、抗裂性能和变形能力得到提高。将其应用于路面工程,能够使路面既保持在强度、耐久性、防火及防水害方面的优点,又能改善其
钢筋混凝土肋拱桥是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西南地区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桥型,经过10多年的使用后已凸现了一系列的病害,这些桥梁厄待处治,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比较成熟的的技术可以用
近年来,随着大跨结构的迅速发展,研究人员对网壳结构的认识不断深入,网壳结构的动力非线性分析及动力失效机理分析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单层鞍形网壳由于结构轻逸、造型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