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以来中国诗化小说研究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laopengyo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化小说是一种独特的小说样式,它将诗歌特征融入小说,由此带来作品美学风格上的一系列变化,从而构成新的小说样式。中国诗化小说从诞生至今日,已走过了百年历史。本论文对新时期以来中国诗化小说的发展概况、诗化小说的艺术表征、诗化小说的思想倾向、当前文化语境中诗化小说的困境及存在的意义等内容展开分析。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梳理新时期以来诗化小说的发展概况。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把新时期以来的诗化小说分为两段:一是新时期伊始至80年代末,二是90年代以来;论述每个阶段诗化小说的特点,并梳理新时期以来诗化小说的阶段性、一致性以及变异和拓展。第二部分阐述诗化小说的艺术表征。这部分分为七节:小说的诸要素、意境、语言、抒情性、儿童视角、节制的情感表达、富有意味的细节。第一节是小说的诸要素。诗化小说的结构核心由情节移向情调,于是小说的要素(人物、情节、环境)都随着叙事性的减弱而呈现出与情节小说不同的状态。第二节是“所写的常常只是一种意境”,这里引用汪曾祺的观点。这节从意境的三个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展开论述。第三节是“写小说就是写语言”,这也是引用汪曾祺的观点。这节分为学习和借鉴文言传统、修辞手法、音乐美和绘画美三部分。诗化小说作家自觉借鉴文学传统,使作品语言常常悖离一般的语言表达惯例,显得别致或“拗口”,产生出一种与通常语言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审美效果;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富有表现力;作家还将音乐和绘画艺术渗透在小说中,使作品具有了音乐美和绘画美。第四节是抒情性。诗化小说都带有极强的抒情意味,可以说,抒情性是诗化小说的一个显著特征。第五节是儿童视角。很多诗化小说不约而同地采取儿童视角,让儿童承担观察感知和叙事的角色,通过儿童的眼睛去看世界,并用儿童的口吻对世界做出评价,这必然给文本带来一种别样的叙事效果。第六节是节制的情感表达。诗化小说中的情感从不像决堤的江水那样毫无节制地奔腾而泻,而是始终处于一种平缓含蓄的状态。第七节是富有意味的细节。诗化小说不重情节,却偏重于用一些富有意味的细节体现出作家的审美追求,传达出作家的主观情绪,同时也使作品洋溢着浓郁的诗情。这些细节对刻画人物、推进情节、烘托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三部分论述诗化小说的思想倾向。这部分分为四节:回归自然、理想主义、忧伤的基调、文化守成主义者的意绪。第一节是回归自然。回归自然中的“自然”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指大自然,另一方面指自然的人性。第二节是理想主义。诗化小说描绘出一种理想世界来弥补或者批判现实世界的缺陷,对可能的更美好的生存状态有所憧憬有所追求,带有鲜明的理想主义的特征。第三节是忧伤的基调。诗化小说作品总使人感到一种难言的惆怅,觉得那美好的人事景物背后隐藏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忧伤——尽管是轻烟薄雾般的怅然若失。第四节是文化守成主义者的意绪。大多数诗化小说作家把他们营造诗性艺术世界的视野投向乡村,极力书写乡土文明的美好;他们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以坚守和回望的姿态来表达对现代性造成的各种负面效应的抵制,渴望和追寻健康和谐的生态环境和美好善良的人性。第四部分探究当前文化语境中诗化小说的困境及存在意义。这部分分为两节:诗化小说的生存困境及诗化小说的存在意义。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繁荣、消费文化盛行,诗化小说的外部文化语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毋庸讳言,诗化小说自身也确实存在一些艺术局限。这些局限也导致了诗化小说生存的危机与困境。不过,艰难的处境更凸显了它的存在意义。诗化小说作家应该承担起庄严的艺术使命,让这种文体创作传统得以赓续,以促进整个时代诗性氛围的重新营造及文学审美价值的重建。
其他文献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触及宪法上"人大+一府两院"国家机构之稳定结构,但暂时并未诉诸宪法修改,称之为"宪制改革试验"或许更为妥当。在"改革突破论"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论"的发展
案例法教学是现在很普遍的教学方法,各个专业都在广泛应用,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案例的使用可以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内
近日,首钢矿业公司球团厂在计控室和协力一公司的鼎力支持下,用20h完成了一系列造球、成品自动化系统改造。系统的胜利完工,终结了主体系统不能全面自动控制的问题,使该厂跨入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而语文课程由于具有丰富的人文性特征,因此在激发学生想象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在儿
<正>近几年,MOOC已成为图书馆借助互联网发展的新时代产物,是人们学习新知识的网络教育平台,也是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的技术创新由《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编著的《面向MOOC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