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在证券市场运作和功能发挥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维护信息公平,提高信息效率,是保障投资者利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所在。盈余预告制度贯彻了监管当局崇尚的高质量信息披露理念。在主张充分披露的监管当局看来,公司信息披露越充分,透明性就越大,那么股价的波动就可能越小。本文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盈余预告披露问题。首先,我们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梳理了盈余预告制度演变历程,并对国内外股票市场有关盈余预告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尔后,我们从三个方面对盈余预告制度的执行效果展开实证研究:第一方面,我们运用事件分析法考察单一预告(主要是年报盈余预告)披露的事件性反应,旨在考察:年报盈余预告是否向市场传递了新信息?市场对预告做出了何种反应?投资者的表现是否理性?新规则对年报盈余预告事件性反应到底产生何种影响?第二方面,新规则缩短了时间间隔,提高了预告及时性。由于事件分析法自身存在固有的缺陷,间隔性预告的政策效果无法在事件研究中得到完整解释。为了进一步检验盈余预告新规则实施效果,我们考虑从波动性入手对股票市场的稳定性进行系统分析。我们尝试利用波动率数值的时间序列表现进行研究,力图了解:①预告公司股票日收益率序列的时变条件方差是否满足稳定性要求。②预告公司股票是否存在信息非对称性调整现象,即对利好利空消息分别做出何种反应。第三方面,在寻求预告披露与市场稳定证据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考察间隔性预告与股价波动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关系,了解间隔性信息供给是否带来互相干扰。公司间隔性预告披露的行为特征可以在滤波效应的研究中得到部分解释。根据上述经验研究的结果,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盈余预告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关注的视野投向预告制度建设中的质量规范这一层面,提出规范预告信息质量的相应对策,以期对盈余预告制度的帕累托改进提供参考。 全文共分7章,结构安排具体如下: 第1章:导言 本章阐述了本文的选题和研究动因、研究对象的定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以及本文的基本结论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2章:我国盈余预告制度变迁研究 我国盈余预告制度的变迁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盈余预告制度涵盖预亏、预警、预增和预盈披露。2002年开始,监管部门确定了“前一季度预告后一季度业绩”的新规则,以利于形成市场预期,建设成熟有效的市场。通过大力建设与完善盈余预告体系,监管机构期望充分保证信息的公平性和投资者的知情权,增加上市公司的透明性,减缓信息不对称状况,抑制股价异常波动,稳定股票市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预告披露研究—制度变迁、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 第3章:文献回顾 本章描述了国内外股票市场有关盈余预告研究情况。国外股票市场对盈余预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管理当局盈余预告动机、盈余预告披露策略、盈余预告与盈余公告之市场反应比较、盈余预告的准确程度研究以及分析师对盈余预告策略的反应研究等方面。国内对盈余预告的研究起步不久,这方面研究主要集中于检验预亏的信息含量、预警制度的实证研究以及年报盈余预告前后的价格变动,早期研究的结论表明:预告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第4章:预告披露的事件性反应 常用的事件研究方法可以用来分析公司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我们运用事件研究方法考察单一预告(主要是年报盈余预告)披露的股价行为变化情况;通过构建预亏输家投资组合,考察预亏风险提示的股票价格波动行为,以此来比较预亏的信息含量。通过研究,我们发现:1、预告向市场传递了新信息,投资者做出了理性的反应。2、新规则提高了预告及时性,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效果,年报盈余预告与股价波动关系即是明显证据。3、预盈公司的信息效应暗示了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信息披露堕待规范。4、投资者可能没有充分意识到季报预亏与年报预亏之间存在的可预测性,低估了季报预亏的信息含量。5、从披露形式上要求上市公司在规定时间内简单重复预亏,其政策效果不如要求改进披露内容有效。 第5章:探察间隔性预告与市场稳定的经验证据 新规则缩短了时间间隔,提高了预告及时性。由于事件分析法自身存在固有的缺陷,间隔性预告的政策效果无法在事件研究中得到完整解释。为了进一步检验盈余预告新规则实施效果,我们考虑从波动性入手对股票市场的稳定性进行系统分析。我们尝试利用波动率数值的时间序列表现进行研究,一是观察预告公司股票收益率序列波动的时变特征,二是考察预告公司股票是否存在非对称性调整现象。研究的结果表明:l、随着新规则的实行,预告体系日渐完善,信息披露频率不断提高,预告公司股票日收益率序列的时变条件方差满足稳定性要求。大多数股票的条件方差序列的波动特征是相同的。2、在样本期内,绝大多数股票的收益率波动是高度持续的,即外部事件对绝大多数股价收益冲击造成的影响持续时间较长。3、预告公司股票存在对利好利空信息的非对称性调整,未预期的价格下降(利空消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