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健康、清洁级、雌性、未孕SD大鼠40只,鼠龄3个月,体重180~220g,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正常组),痛经模型组(模型组)、痛经模型+壮医药线点灸组(药线组)、痛经模型+空线点灸组(空线组)。采用催产素腹腔注射建立原发性痛经模型,点灸治疗后,模型大鼠经腹腔注射催产素2U/只,观察30min内扭体的动物数并计算平均扭体次数,用全自动血液粘度仪检测各组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前列腺素 F2α(PGF2α)含量,用神经肽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脑垂体β-内啡肽(β-EP)含量,观察大鼠子宫、卵巢发育情况,计算子宫、卵巢指数,比较各组间的差异。 结果:1、扭体反应:与模型组、空线组比较,药线组扭体次数均明显减少(P<0.01)。表明药线组能有效缓解疼痛症状。2、血浆前列腺素F2α、子宫、卵巢发育情况:与模型组比较,空线组、药线组血浆PGF2α含量、子宫指数、卵巢指数均明显减少(P<0.01),正常组与药线组比较,子宫指数、卵巢指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线组与药线组比较,血浆PGF2α含量、子宫指数、卵巢指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垂体β-EP含量:正常组、空线组、药线组大鼠脑垂体β-EP含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且药线组大鼠脑β-EP含量高于与空线组(P<0.01)。4、血液流变学情况:与模型组比较,正常组、药线组大鼠的全血粘度低切率、中切率、高切率均低于模型组(P<0.01);与空线组比较,药线组大鼠全血粘度低切率、高切率均明显降低(P<0.01),全血粘度中切率亦降低(P<0.05);正常组大鼠血浆粘度值、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空线组、药线组大鼠血浆粘度值、红细胞压积均明显降低(P<0.01);与空线组比较,药线组大鼠血浆粘度值亦降低(P<0.05)。 结论: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大鼠具有良好效果,其效应可能是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前列腺素F2α水平,提高β-内啡肽含量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