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体与配体的结合是特异性的,可逆性的,它们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可反映两者结合的快慢、强弱、长短等。细胞粘附是二维空间的受体与配体特异性识别与结合的结果,二维动力学不能直接通过测量作用物与反应物浓度随作用时间改变求得。本研究用小系统概率模型和微吸管法探讨ICAM-1(intercellularadhesion moleculel 1)与LFA-1(leukocyte function-associated moleculel)相互作用的二维化学动力学行为是一种新的方法,它不仅可用于描述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或白细胞聚集的过程和特征,而且它对认识粘附分子表达及构象变化对细胞粘附动力学影响也有重要意义。 在炎症过程中,白细胞要从血管中迁移到组织中发挥作用,需首先边集并粘附到内皮细胞上,粘附分子介导了这一过程。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位于内皮细胞上的ICAM-1与位于白细胞表面的LFA-1。ICAM-1与LFA-1是特异性受体配体关系,粘附具有Ca2+依赖性,它们可以作为利用生物物理近似研究分子化学动力学性质的理想系统。我们设计了ICAM-1与LFA-1介导的二维细胞粘附模型即分别用微吸管抓持表达LFA-1的淋巴细胞与表面结合有ICAM-1的红细胞并用步进电机控制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红细胞无细胞核,柔软,能敏感地检测到10-12牛顿的微小力,故只要在红细胞表面包被上特异性配体既可发生粘附,又可作为力的传感器和细胞粘附的指征。红细胞变形程度与粘附力有确定的函数关系,通过测定红细胞的轴向伸长值,就可计算粘附力。粘附动力学参数是不能直接测定的,我们须通过粘附概率、接触时间与粘附动力学参数的关系来求得。目前,我们已测得了粘附概率与接触时间的依从关系。此外,我们也尝试用微吸管法直接作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频率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粘附频率随接触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到一定时间即不再增加,说明已达到饱和。此外,特异性粘附与非特异性粘附频率有显著差别,激活的内皮或白细胞与未激活的内皮或白细胞粘附也有差别,前者均高于后者。当加入川芎嗪或EDTA或ICAM-1及LFA-1单抗阻断时,粘附频率降低。本研究还着重探讨了粘附分子表达量、构象变化对细胞粘附的影响,对川芎嗪抑制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机制作了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