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中药外观颜色的传统经验表述客观量化的难题,提出基于测色技术的中药饮片外观颜色的快速检测方法和饮片炮制过程中颜色动态变化规律研究思路,以期解决饮片外观颜色客观表述相关的关键共性问题。将分光测色技术引入到中药炮制领域,选择炒法代表药物山楂、栀子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静态(合格饮片外观颜色)和动态(炮制过程颜色动态变化)两个角度出发,对中药饮片外观质量评价量化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同时将宏观(外在颜色)和微观(内在成分)的双相结合,为构建中药饮片颜色-成分结合的质量评价模式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为了保证所收集实验样本颜色的正确性,并在此样品基础上建立的饮片颜色标准范围的可靠性,本论文将Delphi(德尔菲法)引入饮片感官评价中,通过专家个人及专家群体评审重复性考察感官经验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并对各感官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析。结果表明本次Delphi法评审专家的权威系数均在0.85以上,专家个人及专家群体重现率均大于85%,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均在0.9以上(P=0.000)。各感官评价指标重要性分析结果表明,颜色的重要性赋值和权重系数均大于其余各感官评价指标(P<0.01),说明颜色是饮片感官评价中最重要的指标,对专家进行饮片不同规格归属评判具有重要影响。在此可行性研究基础上,利用Delphi法对收集到的多批次山楂和栀子不同饮片正确归属进行感官评价,确定出颜色合格的山楂和栀子样本,为下一步外观颜色标准范围的合理性奠定基础。中药饮片外观颜色快速检测方法的构建是通过分光测色仪采集山楂和栀子生品,炒品,焦品,炭品外部(果皮)和内部(果肉、种仁)颜色特征数据;通过正态分布检验,采用百分位数法建立基于L*a*b*颜色空间的山楂、栀子各规格饮片双侧90%参考值范围,分别为生山楂果皮:L*w(33.96-45.15)、a*w(10.84-25.57)、b*w(12.18-23.92),生山楂果肉:L*n(50.01-66.78)、a*n(11.28-17.58)、b*n(26.17-38.82);炒山楂果皮:L*w(26.51-34.36)、a*w(6.28-13.46)、b*w(6.51-13.89),炒山楂果肉:L*n(48.27-63.56)、a*n(8.58-13.45)、b*n(21.57-32.56);焦山楂果皮:L*w(21.43-26.94)、a*w(2.85-4.75)、b*w(4.83-7.89),焦山楂果肉:L*n(33.65-51.53)、a*n(10.11-16.11)、b*n(17.77-30.20);山楂炭果皮:L*w(19.45-24.29)、a*w(1.36-2.80)、b*w(2.75-5.00),山楂炭果肉:L*n(27.67-37.81)、a*n(8.44-13.51)、b*n(12.01-20.61)。生栀子果皮:L*w(34.08-48.15)、a*w(18.65-32.95)、b*w(15.77-36.71),生栀子种仁:L*n(30.04-39.80)、a*n(20.19-31.25)、b*n(18.71-32.94);炒栀子果皮:L*w(30.02-39.83)、a*w(7.10-18.6)、b*w(10.77-22.97),炒栀子种仁:L*n(23.87-32.20)、a*n(5.21-14.57)、b*n(6.84-18.54);焦栀子果皮:L*w(24.47-31.17)、a*w(2.64-5.64)、b*w(4.95-9.76),焦栀子种仁:L*n(23.94-30.82)、a*n(1.36-3.21)、b*n(2.15-5.05);栀子炭果皮:L*w(2.15-5.05)、a*w(1.36-3.21)、b*w(12.18-23.92),栀子炭种仁:L*n(19.23-24.36)、a*n(1.20-3.99)、b*n(1.60-4.70)。并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Kruskal Wallis)验证所建立的饮片标准颜色值范围合理性,结果表明山楂和栀子各不同炮制规格饮片的颜色存在显著区别(P<0.01),证明所建立山楂和栀子生品、炒品、焦品和炭品的标准颜色范围可较好地将的山楂和栀子同炮制规格饮片进行区分。采用Bayes判别函数(Discriminant)建立了基于外观颜色特征参数的山楂和栀子不同炮制品(生品,炒品,焦品,炭品)相应数学判别模型,可作为初步判断山楂和栀子不同炮制程度(火候)的一种有效工具,从颜色角度客观量化表达“火候”的概念。炮制动态过程中饮片颜色和成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以在线式非接触红外测温系统采集炒制过程中温度参数,利用分光测色仪采集不同炮制过程(炒黄、炒焦和炒炭)中各炒制时间点饮片外表面和内部颜色,建立饮片内、外各颜色参数值随炒制时间变化的动态趋势图;建立饮片HPLC-PDA全息指纹图谱和多指标含量测定方法,对炮制过程中的各炒制时间点饮片指纹图谱进行分析,重点探讨饮片内在化学成分与外在颜色之间的相关性,寻找对炮制过程中饮片颜色变化起显著性作用的指标性成分。通过对各炒制时间点饮片(内部和外部)的匹配色谱峰(P1,P2,P3...Pn)与相应时间点的饮片颜色参数(L*w、a*w、b*w、L*n、a*n、b*n)的秩相关分析,分别找出与炒黄、炒焦和炒炭过程中栀子果皮(47个、48个、51个)和栀子种仁(50个、57个、53个)颜色变化具有相关性的特征色谱峰。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元回归分析(Regression)拟合相关色谱峰(X)与颜色参数(Y)的线性回归模型,根据各相关色谱峰的标准化偏回归系数的大小,进一步探讨各相关色谱峰对颜色值的影响程度。不同炮制过程中饮片内、外部颜色与匹配色谱峰的单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炮制过程中饮片颜色的变化是由多个内在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本论文通过实验证明建立的饮片内部和外部颜色特征参数可区分不同炮制程度的山楂和栀子样品,采用分光测色技术从宏观的角度判别中药饮片炮制程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用于指导中药饮片炮制生产。通过对炮制动态过程中饮片外在颜色和内在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分析,找出与饮片颜色变化具有显著相关的特征峰,揭示炮制过程中饮片外观颜色变化的物质基础,最终建立代表性成分及标准颜色值双指标的量化质量标准控制模式,为饮片外观颜色数据化评价提供科学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