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精神障碍司法鉴定制度的完善——结合2011年《精神卫生法(草案)》探讨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cer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1年6月10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的《精神卫生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中,首次明确了精神障碍患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概念,从立法的层面提出了“精神障碍司法鉴定”的启动程序、鉴定机构和鉴定人资质、鉴定程序、鉴定结论的运用等问题。相比于之前混乱的精神障碍司法鉴定体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如何避免公检法人员随意鉴定正常人,使得正常人“被精神病”而丧失最基本的生存权利和人格尊严;或者正常人因为被鉴定为“精神病人”而逃脱法律的制裁,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给司法工作带来严峻挑战。为此,笔者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分析当前精神障碍司法鉴定现状,兼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结合《草案》相关内容,对我国精神障碍司法鉴定提出几点浅显构想。  论文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对我国精神障碍司法鉴定体制的一般考察,简单叙述了精神障碍司法鉴定的历史发展,从《草案》中定义“精神障碍司法鉴定”法律概念,并提出精神障碍司法鉴定的人权保障、程序正义、刑法中精神障碍的特殊性等基本属性,阐述完善精神障碍司法鉴定对于司法公正和社会法制道德建设具有的意义。  第二部分围绕当前精神障碍司法鉴定的现状,指出鉴定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启动程序不合理,主要体现在控辩双方权利失衡,公诉机关拥有绝对的鉴定启动权,而当事人参与权利小,也没有相应的司法救济途径;第二,精神障碍司法鉴定机构不统一,鉴定人资质良莠不齐,较为明显的是医疗机构、公检法机关、大学院校均有相应的鉴定业务,且互不隶属,鉴定人也大多是精神科医生;第三,鉴定缺乏程序正义,法院仅凭主观意识而申请精神障碍司法鉴定,鉴定过程不公开,鉴定方法随意拟定,鉴定时间长短不一,也缺乏必要的现场质证;第四,因体制的不健全,在实践中一个案件中出现多份鉴定结论的情况也十分常见,为此,亟需明确鉴定目的,统一鉴定质量评估标准,限制鉴定次数,以提高鉴定结论的可信度。  第三部分着重从精神障碍司法鉴定程序的启动权、具体程序、鉴定结论及鉴定人出庭方面,比较两大法系精神障碍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不同,从而为我国的司法鉴定体制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  第四部分详细解读了《草案》中第二十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二条有关精神障碍司法鉴定的规定,重点构建了精神障碍司法鉴定完善方案:首先,在启动程序上,保留《草案》中有关当事人或监护人自主委托精神障碍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的权利,同时赋予其初次启动的申请权;在辩方启动申请未获批准时,也可自行委托鉴定;特殊情形下,刑事精神障碍司法鉴定为必经程序。其次,在鉴定机构及鉴定人资质方面,应成立权威的司法鉴定行业协调管理机构,根据《草案》中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具有合法资质的医疗机构”统一精神障碍司法鉴定机构,并完善鉴定人制度,如明确鉴定人的资格考试、考核、授予的程序,明确鉴定人的权利和义务,同时落实《草案》中的回避制度、监护人现场监督、并有法律专家参加的规定。再次,在鉴定程序上,不应执行《草案》中的强制鉴定和笼统的鉴定时间等规定,而应将鉴定程序规范化、公开透明化,建立鉴定结论庭前展示程序,完善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建立专家证人参与质证的程序规则,加强对鉴定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等。最后,鉴定结论除遵循《草案》中“全面记录不同鉴定意见,同时署名”外,还应建立鉴定结论的审查制度,完善补充鉴定程序,规定“二鉴”终鉴制度,在精神障碍司法鉴定有限的资源下,发挥鉴定结论的司法辅助功能。
其他文献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中,教育主管部门依据我国现代化建设阶段性特征和国际发展潮流,提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为核心、最为紧迫的任
开发分布共享存储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在分布式存储器的基础上构造逻辑上的共享存储器模型,对于如何在共享存储器模型的基础上为用户进程构造虚拟空间,传统的分布共享系统并未给
国家实力又称综合国力,是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发展的全部实力,它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是国家制定对外战略、对外政策和外交行为的基础。新中国成立至今,随着我国国家实力在各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逐年加快,城市改造力度也在加强加大。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是城市房屋拆迁力度的逐步加强。在过去十年间,城市房屋的拆迁行为导致了社会问题的屡屡发生。从2003年南京市居民翁彪自焚这一国内最早公开的血案到2008年上海的潘蓉在闵行区以暴力对抗强拆迁的行为再到2010年9月10日江西宜黄的自焚事件,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用血与火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人们在关心
学位
盗窃罪和侵占罪是传统的财产犯罪,一直以来财产犯罪都受到刑法的特别关注,而盗窃罪又具有多发性,更是成为刑法打击的重中之重。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现实生活中的财产关系
我国对于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法律规定还不十分完善、健全,常有公司实际控制人利用法律空白,实际操控公司,行使法外权利,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扰乱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因此需加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