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论范式的生成——以朱光潜《文艺心理学》及相关论争为个案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tfgtweg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尝试以朱光潜《文艺心理学》及20世纪30年代相关论争为个案,重新审视这一公认的“融会中西”的“京派”理论经典文本及其影响,考察30年代学院派面临并尝试扭转的文学生态与历史境遇,探讨他们在现代文论范式生成中的处境、地位与作用,由此见出中国现代文论“知识型”的转型动力机制。  前言提出了本文的问题意识与方法论:重返文论现场,采用“范式”理论的视角。分析朱光潜及《文艺心理学》在中国现代文论范式中的典型性与复杂性。  第一节研究1932-1937年《文艺心理学》面世之初的状况。分析它单行出版后的书评潮,考察朱光潜与它介入北平文化环境时的背景情况及朱光潜对待论争的态度,发现它呼应了北平学院派所面临的既反对传统学科偏执又向社会大众开放批评的双重需求。  第二节重返《文艺心理学》文本。分析其“脱域”的述学文体、“变译”的对象、“身心合一”的学术视野和指涉着“京派”趣味的调和折衷立场。  第三节运用韦伯的“合法化/合法性”概念和鲍曼《立法者与阐释者》中的观点,分析学院派在现代文论范式生成动力机制中的意义。第一,《文艺心理学》的论争中的矛盾反映了文化共同体需求的大趋向;第二,《文艺心理学》文本语体呈现的面貌,是趋向中的空白与不确定性在学理上的反映,是一种把“过去/现在”置换为“传统/现代”的“乡愁”话语;第三,《文艺心理学》的意义被文论史截留为“审美主义”,其价值被凝固为阐释者的专业化资源。  结语从学人的身份认同角度纵向观照中国现代文艺心理学研究范式,反思范式发展与认同建构的弹性与合力。
其他文献
文风近几年国学热,艺术界仿佛人人都是国学家,尤其是国画界,频出国学大师,其中有人宣称:不能用西方理论探讨中国国粹,否则是本末倒置。在21世纪竟然还有这等昏话,实在让人无
二十世纪的西方涌现出了一大批新的文学理论,从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从现象学、诠释学到接受美学以及精神分析理论。同时这一系列的理论生成了多种的阅读模式,这些模
长期以来,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诗歌”写作并没有得到重视和充分的研究。“文革”语境下的“贵州诗歌群落”在二十世纪新诗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 
本文主要考察文人趣味与北宋诗话发生之间的内在联系。论文以探讨宋代诗话在中国诗论体系中的地位为起点,追流溯源,分析诗话产生之前的诗论形式特征,从而明确诗话不同于前代各种
《点石斋画报》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新闻画报的出现,之后发展至晚清达到兴盛。据统计晚清时期共有70多种石印画报出现,仅1898年9月至1911年12月间就有50多种。文章
汉语和英语同为SVO语言,但汉英两种语言的关系从句呈现出不同的结构特点,比如:汉语的关系小句前置于中心名词,英语的关系小句后置于中心名词。本文专门针对E.L.Keenan& B.Comrie
本文对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刻辞类纂进行了探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以下简称《村中南》)正文部分收录了514片甲骨,另附出自小屯村附近的17
王袆是元末明初名士,文史才兼备,曾师事元代大儒柳贯、黄溍。后仕朱元璋,洪武二年与宋濂同为《元史》总裁,洪武五年招谕云南,次年死节于此。后赐谥忠文,现有诗文集《王忠文集》、史
比格尔另辟蹊径,借“艺术体制”范畴考察资本主义艺术史,堪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艺术和美学研究领域的一朵奇葩。本文试图以《先锋派理论》一书为中心,辅以比格尔的其它散论,例如《
正在迅速发展的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已经进入了句处理的前期,对自然语言进行深层分析是推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继续向前发展的一大关键。目前,对语言篇章的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研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