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农村地域辽阔,自然、社会、经济环境迥异,不同人地关系下生活能源消费呈现明显差异。探讨农村生活用能分异,深入认识当下农村用能现状,对提高农户用能水平,改善农户用能结构,促进农村能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论文以北洛河样带为例,通过实地问卷调查、社会经济统计资料收集、遥感影像解译等手段获取数据,从区域和农户两个不同视角,对比分析不同类型区域/农户的生活能源消费差异,采用贡献率模型和多元Logistic模型分别辨识和分析区域/农户生活用能分异的影响因素和成因,在此基础上探讨分异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区域层面上,①以地貌和生产活动类型为标准,将北洛河样带自北向南划分为六种区域类型:风沙滩地区、丘陵沟壑区、苹果种植区、煤炭开采区、平原城郊区和秦岭山麓区,各类型区域生活用能呈现各自的特征:地理位置靠北的风沙滩地区、丘陵沟壑区、苹果种植区用能呈现较大的一致性,木柴和煤炭占绝对主导,但受区域资源环境影响明显,风沙滩地区栽种沙柳用作薪柴,丘陵沟壑区采集硬柴,苹果种植区则利用自家的果树枝;其余三个区域用能分异较大,煤炭开采区以用煤为主,平原城郊区商品能源居多,秦岭山麓区木柴占绝对主导。②区域用能分异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既受地形、气候、土地利用等区域地理特征影响,也受经济水平、资源禀赋和人口特征等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同时农业生产方式,用能习惯以及政策环境等也对用能造成影响。③地理特征作为区域基础性因素,一方面直接影响生活用能,一方面通过影响该区域的社会经济环境进而对用能造成潜在的基础影响,而人为的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对用能起直接作用,用能习惯、政策等区域特有因素对用能也有直接影响。(2)农户层面上,①根据生活用能结构,将北洛河样带的农户划分为五种类型,各类型农户生活用能状况符合能源阶梯的演变过程,分别位于五个梯级上。传统生物质能源主导型位于能源阶梯最底层,第二级是低质商品能源+生物质能互补消费型,第三级是低质商品能源主导型,第四级是高质及低质商品能源+生物质能互补消费型,第五级是高质及低质商品能源主导型。②农户层面用能分异受家庭特征、收入结构和资源禀赋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其中耕地面积和受教育程度是影响用能分异的基础因素;低质商品能+生物质能互补型农户与较它高梯级的农户相比,收入结构起关键作用,决定了用能水平是否向更高级的高质商品能发展;与较它低梯级的生物质能主导型农户相比,家庭特征和资源禀赋有显著影响,说明低梯级农户与高梯级农户用能分异主要由于家庭经济水平的差距。③家庭特征、收入结构、资源禀赋等因素相互影响,综合作用于农户用能,使得用能习惯、能源购买力和可获取性等不同,最终影响农户用能分异。(3)区域层面上看,除平原城郊区用能相对多样性外,其余区域用能都较为单一,当主导能源不足或短缺,农户用能容易受到影响;农户层面上看,传统生物质能的绝对主导地位被削弱,但农户整体用能水平仍较低,经济水平是农户用能向高梯级转变的制约因素。针对提高农户生活用能水平,改善生活用能结构、促进农村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实行用能的分类引导;加强教育与宣传,促进能源消费低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