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青铜鼎作为青铜器中的典型器物,呈现着中国古代青铜技艺的演进过程,承载着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丰富内蕴。从烹煮之炊具到祭祀之礼器,青铜鼎的地位在商代逐渐崛起,其形式与内涵都产生了相应的变化。从夏铸九鼎到钟鸣鼎食,神圣化、艺术化的商鼎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其技艺之精绝、意味之无穷、历史之厚重都值得我们关注与探索。绪论部分针对选题缘由、研究现状等分别展开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对研究的对象、思路和方法进行了界定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铜鼎作为青铜器中的典型器物,呈现着中国古代青铜技艺的演进过程,承载着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丰富内蕴。从烹煮之炊具到祭祀之礼器,青铜鼎的地位在商代逐渐崛起,其形式与内涵都产生了相应的变化。从夏铸九鼎到钟鸣鼎食,神圣化、艺术化的商鼎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其技艺之精绝、意味之无穷、历史之厚重都值得我们关注与探索。绪论部分针对选题缘由、研究现状等分别展开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对研究的对象、思路和方法进行了界定和说明。本文从美学角度对商鼎进行研究,遵循从局部到整体、从形式到内涵、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以出土实物为参照,结合相关文献记载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基于商代青铜鼎的构成要素和美学研究的逻辑需要,本文主要包括绪论、正文六章和结语三个部分。第一章从政治经济、宗教信仰和科技工艺等层面对商鼎所处的历史背景进行梳理。首先,神权政治的笼罩是青铜鼎得以在商代崛起的主要原因。青铜作为重要的政治资源,青铜武器为政治统治提供必要的武力支撑,青铜礼器则对于精神掌控具有重要作用。其次,青铜生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消耗,而商代发达的农业、畜牧业为青铜鼎的生产奠定了物质基础。再者,商代浓厚的巫术氛围和虔诚的神祇信仰为青铜鼎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最后,商代高超的铸铜工艺为青铜鼎精致繁缛的装饰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第二章以商代青铜鼎的形制特点为切入,挖掘其中凝聚的审美意识。就其形制所呈现出的美学特征来看,青铜鼎在商代确立了方、圆两种基本形制,方显秩序与稳重,圆则生动与浑厚;同时,鼎足、鼎耳等诸多形制细节设计又兼顾了实用与审美双重属性。就形制中所凝聚的审美意识来看,方圆形制反映着商代人们对天地的认知,圆以象天,方以象地;而鼎作为一种炊具,通过烹煮美食所产生的美味给人以生理上的审美体验,这种审美体验拓展至器具便成了工具美感,实现了从调味之用到审美之维的超越。第三章通过分析商代青铜鼎纹饰的美学特征进一步提炼其审美风格。从纹饰的构成元素来看,商鼎中的几何纹饰和动物纹饰既有对现实存在之物象的模仿,又有想象和情感的融合,遵循着写实与想象相统一的原则。从纹饰元素的组合来看,各式各样的纹饰同时出现在青铜鼎上,看似无关联、无规律,却又毫不违和,这是商代人秩序感的投射,实现了无序与有序之间的和谐。根据商鼎纹饰的嬗变特点,我们将其审美风格提炼为稚朴和威赫:商代早期,青铜鼎纹饰呈现出稚朴的审美风格,一表现为留白简饰之装饰风格稚朴,二表现为纹饰背后商代人认知和心态的稚朴;商代后期,纹饰风格趋于威赫,一表现为通体满饰之威严,二表现为纹饰背后所蕴含的原始自然力量、商王朝力量和人的本质力量之威赫。第四章从形式层面分析商代青铜鼎铭文的美学特征,从内容层面探究其中所寄寓的审美理想。一方面,商鼎铭文字形从因象赋形趋于方正规整,铭文字数不断增加、内容不断丰富,更加强调现世之人的存在,反映了从对神的绝对敬畏到对人的重视与凸显这一过程。另一方面,商鼎中铭文承载着商代人“世不绝祀”的审美理想,是实现立言不朽的重要途径和佐证,即通过将现世之荣耀铸刻在青铜鼎之上,在世代不间断地祭祀中始终被铭记。第五章对商代青铜鼎进行整体观照,概括其整体呈现特点,揭示其象征意义。商代青铜鼎整体呈现出凝重而不失灵动、热烈而不乏克制的审美特征,体大厚重与精巧灵动兼具,精缛繁复与留白空间相衬托,既表现出商代人的热情与敬畏,又彰显着昭然的秩序。在商代的祭祀仪式中,人们将对神的依生依存、毕恭毕敬转移到了祭祀仪式中的青铜鼎,鼎便成了神的象征。随着商代人在解读鼎的相关征兆时往往与德相联系,“德”与鼎之间形成了一种对应关系,鼎的传承成了合德之象,成为衡量人的现世行为是否合德的依据和标准。第六章针对商代青铜鼎的美学价值进行了评析。历史价值层面,商代铸鼎象物的制器思想对于后世道与器的关系具有重要启发,商代已成雏形的列鼎制度对于礼乐文化的形成也具有重要意义。当代价值层面,青铜鼎作为一种观念文化始终活跃在中国古代历史的舞台上,在当下更成为一种重要的纪念方式而存在,其中所体现的天与人、人与物的关系对于当下人的生存具有启发价值。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与概括,并反思了研究的局限和不足,进一步对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文创产品能充分地体现出不同的地域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不仅能丰富文创产品设计的内容,同时也对地域文化的传播和地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基于此,着重分析基于地域文化传播视角的文创产品的设计情况,探讨地域文化传播视角下的文创产品设计要点及实践,以更好地提高文创产品的设计水平。
<正>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及时掌握、巩固、提升的重要途径.从本质上说是学生自主学习,生成自己的学习素养、规范、习惯和方法的过程,是师生评价、改进教与学的重要依据.因此,减少作业量、机械刷题和过度重复训练,有意识地进行实践性作业尝试,持续优化作业设计,提高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是“减负提质”的有效措施.
<正>以儿童餐具包装为设计对象,通过对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分析,以及对儿童消费需求的研究,运用交互式理念结合包装设计原则,从装潢设计、结构设计、印刷工艺设计入手,介绍了一款具有安全性、趣味性、交互性的儿童餐具包装设计方案。
诗歌是目前世界上相对而言最古老的一种文学形式,中国的诗歌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而诗集里的诗歌大多是采自于民间乡野,也就是说在远古时期,寻常百姓家就能够运用诗歌来抒发思绪、表情达意。然而这些诗歌并不是发现于文字记录,而是源自于民间传唱,远古的人们的诗歌创作都是用声音来描绘的,是人们用嘴唱出来的。这会对我们产生很大的启发:诗歌千百年来的确是一种可以读、唱的文本,离不开一种
由张朝教授作曲的钢琴曲《皮黄》,以京剧板式为主体结构,注入大量的民族音乐元素,通过在钢琴曲中有机融合京剧乐曲,兼顾中西方音乐的调性,使作品独具韵味与深度。本文对张朝教授的钢琴曲《皮黄》作品中的京剧元素进行相应分析,希望能够引起现代音乐艺术家对这首作品的关注,并更加重视传统音乐艺术与西方音乐艺术的结合,促进中西方音乐艺术共同发展。
音乐是一项无国界艺术,因此通过音乐来达到精神共鸣,可以更好地引导我国群众增强自身的个人修养。同时,还有利于中华国粹的传承。在现代钢琴作品中,钢琴作品可以创新弹奏技法,与我国国粹进行结合。如现代钢琴作品与京剧《皮黄》进行融合,既丰富了京剧的趣味,同时亦还原了钢琴的音乐意境,使音乐能够更具思想内涵,并就其中的演奏方法以及普遍性进行论述,更好地贴合钢琴作品,了解我国国粹的意义。国粹不仅是精神上的享受,同
柔性压力传感器在当今数字信息化社会发展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不管是在微电子、柔性机器人、医疗健康或是物联网等研究领域中,柔性压力传感器都以其具有柔顺特性从而被研究学者广泛关注。相比于传统的传感器,现有柔性压力传感器大多基于柔性材料来进行设计和制造。然而,采用普通制造方式加工柔性材料的方法,会使得在设计和制造柔性传感器的过程中受到诸多限制,例如:难以对柔性材料进行增减材加工,难以简单、经济地制造具有
<正>前言废旧轮胎被称为“黑色污染”。据统计,现在中国废旧轮胎每年产生量已超过1000万吨以上,而且每年以8-10%的速度增加,如何处理废旧轮胎,一直是世界公认的环保难题。废旧轮胎综合利用方面,我国已初步形成旧轮胎翻新再制造、废轮胎生产再生橡胶、橡胶粉和热裂解四大业务板块。热裂解技术是废轮胎在缺氧或者惰性气体存在的条件下,
<正>本刊讯6月20日,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发布《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其中明确,到2035年,产业发展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引领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研发创新中心、关键核心装备与零部件制造检测中心,在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形成丰富多元的应用生态,建设海外氢能进口输运码头,布局东亚地区氢能贸易和交易中心,与长三角地区形成协同创新生态,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创新高地
射线追踪数据的样本空间不完备性是造成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信道幅值预测出现高预测误差用户较多的主要原因。为了更全面地表征所有用户的信道传播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概率分布的条件变分自编码器(CVAE)的三维射线重构方法。该方法基于用户射线样本的稀疏度选择先验概率分布,通过增强CVAE为高误差用户生成新的射线样本训练集,使射线追踪数据的隐变量分布更符合高误差用户的特征。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所提出的方法在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