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生活中,言语交流的情景是经常出现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在嘈杂的环境中听者受到噪声和其他说话人声音的干扰的现象,即听觉掩蔽问题。目前听觉掩蔽划分为能量掩蔽和信息掩蔽,但是对信息掩蔽的研究还不够完善。研究者将信息掩蔽分为知觉掩蔽和认知掩蔽。已有研究分析了能量掩蔽和信息掩蔽受到选择性注意去掩蔽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使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技术,将语谱噪音,正序言语和逆序言语作为掩蔽刺激,采用主动听和被动听的范式,按照不同的信噪比(-8,-4,0,4dB)呈现声音,对目标声音诱发的ERPs成分的峰值和潜伏期进行分析,探究不同的掩蔽成分在受到选择性注意的调控时,目标声音所诱发的皮层表达的差异,进而揭示选择性注意去信息掩蔽的作用机制。实验一的结果发现语谱噪音掩蔽时诱发的P2成分的峰值显著大于正序言语掩蔽和逆序言语掩蔽时诱发的P2成分的峰值,正序言语掩蔽时诱发的P2成分的峰值显著大于逆序言语掩蔽时诱发的P2成分的峰值。表明能量掩蔽会比信息掩蔽产生更大的掩蔽量。正序言语产生的掩蔽占用了更多的心理资源,诱发出更强的皮层表达。但是注意的调节并未显著地引起语音信号的皮层表达。分析可能的原因是注意的程度不够,故在实验二中增强注意的强度进一步研究。实验二的结果发现主动听诱发的P2成分的峰值显著大于被动听时诱发的P2成分的峰值。主动听时,正序言语掩蔽时诱发的P2成分的峰值显著大于逆序言语掩蔽时诱发的P2成分的峰值,逆序言语掩蔽时诱发的P2成分的潜伏期显著长于语谱噪音掩蔽时诱发的P2成分的潜伏期。正序言语掩蔽时诱发的N1成分的峰值显著大于逆序言语掩蔽时诱发的N1成分的峰值。语谱噪音掩蔽时诱发的P2成分的峰值显著大于正序言语和逆序言语掩蔽时的P2成分的峰值。正序言语掩蔽时诱发的N1成分的潜伏期显著长于语谱噪音时诱发的N1成分的潜伏期。说明选择性注意显著地增大了目标声音诱发的ERPs成分的峰值和潜伏期,增强了对目标声音的皮层表达,并且存在注意努力效应。因此,选择性注意对语音信号的表达起到了释放作用,而且受到不同的掩蔽刺激类型的调节。具有一定的言语可懂度的掩蔽声音会给听者带来一定的认知负载,占用听者的高级认知加工资源,当听者提高对目标声音的注意时,听者付出认知努力,区分目标声音和掩蔽声音,进而正确地识别出目标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