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压疮大鼠在不同水平蛋白质饮食干预下压疮的愈合情况,进一步探讨蛋白质在压疮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首先将从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购买的1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在实验室适应性饲养一周(控制实验室的温度范围为20℃-25℃,湿度范围为40%-60%),大鼠适应性饲养期间喂大鼠标准鼠粮(鼠粮订购于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造模前对每组每只大鼠尾静脉采血测量记录每只大鼠血清白蛋白(Alb)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测量每只大鼠实验前的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得数据作为实验前的对照。2.大鼠压疮模型的制作理论是利用缺血循环再灌注理论,方法是参照Peirce、Wassermann等人的方法,在大鼠臀肌下埋置无菌铁片待大鼠带无菌铁片适应性生活3天后无感染现象发生就在体外放置磁铁加压的方法[1-2],此方法是通过磁铁与铁片之间会形成一定的压力,对皮肤起到一定的施压效果,通过加压2个小时使组织缺血缺氧,然后拿下磁铁0.5个小时让组织血流重新灌注,每天5个循环后拿下磁铁等到第二天继续如上步骤,直到大鼠形成二期压疮为止。造模成功后五组大鼠给予的鼠粮分别为含粗蛋白质10%、15%、20%(标准鼠粮)、25%、30%的饮食干预。3.成膜前和成模后的1天、3天、7天、14天,测量每个时间段每组每只大鼠的体质量、压疮面积,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最后记录每组每只大鼠压疮愈合的时间。4.准差描述。愈合时间采取单因素方差分析;压疮面积、体质量、血清白蛋白(Alb)比较采取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采用Greenhouse-Geisser的校正结果。检验水准a=0.05。结果:1.30%蛋白质组大鼠在30%高蛋白质饮食干预过程中连续7天死亡12只,经解剖分析查找原因是由于大鼠吃了高蛋白质饮食导致消化不良、腹胀和肠梗阻而死亡由于样本含量剩余太少,所以剔除30%蛋白质组。2.压疮面积的比较:成模后的1天、3天每组大鼠压疮面积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模后的7天和成模后的14天时10%蛋白质组和20%蛋白质组、10%蛋白质组和25%蛋白质组、15%蛋白质组和20%蛋白质组、15%蛋白质组和25%蛋白质组各组间压疮面积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蛋白质组大鼠压疮面积小于低蛋白质组大鼠压疮面积。四组大鼠压疮面积纵向比较,四组大鼠压疮面积都在持续减小,四组大鼠压疮面积缩小速度的比较,25%蛋白质组大鼠压疮面积缩小速度和20%蛋白质组大鼠压疮面积缩小速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都比15%蛋白质组和10%蛋白质组大鼠压疮面积缩小速度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体质量的比较:成模前和成模后的1天、3天每组大鼠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天、14天时10%蛋白质组与20%蛋白质组、10%蛋白质组与25%蛋白质组、15%蛋白质组与25%蛋白质组组间大鼠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P>0.05)。成模后3天、7天、14天时10%蛋白质组与20%蛋白质组、10%蛋白质组与25%蛋白质组、15%蛋白质组与25%蛋白质组组间血清白蛋白(Alb)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蛋白质组血清白蛋白(Alb)水平高于低蛋白质组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四组大鼠血清白蛋白(Alb)自身纵向比较20%蛋白质组和25%蛋白质组造模后的各时间段与造模前相比血清白蛋白(Alb)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蛋白质组成模后的第14天与成模前血清白蛋白(Alb)的含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蛋白质组成模前血清白蛋白(Alb)的含量与成模后3天、7天、14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摄入低蛋白质饮食会导致大鼠血清白蛋白(Alb)持续降低,延长压疮愈合时间。5.压疮愈合时间的比较:20%蛋白质组(d=16.36±1.57)<25%蛋白质组(d=17.58±1.31)<15%蛋白质组(19.27±1.27)<10%蛋白质组(d=21.63±1.12),各组之间压疮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压疮愈合时间最短的是20%蛋白质组,愈合时间最长的是10%蛋白质组,压疮发生的前一个星期每组大鼠压疮愈合速度最快。结论:1.压疮愈合过程中蛋白质的供给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有一个最佳蛋白质摄入量。2.在压疮愈合前期肉芽组织增长最快时期补充最适质量的蛋白质,对于压疮愈合效果是最好的。3.体质量和压疮愈合时间之间没有一定的相关性。4.Alb的含量变化可以作为判断压疮预后的一个监测指标。5.营养干预对于压疮治疗的长期疗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