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输卵管积水患者治疗前后窗口期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参数、双侧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及超声下子宫内膜类型的变化,进一步分析输卵管积水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及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女性不孕症患者中选取观察对象,经子宫输卵管造影及超声检查确诊的输卵管积水患者60例,其中双侧输卵管积水患者30例,单侧输卵管积水患者30例,经输卵管积水疏通术后治愈的病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输卵管积水患者治疗前后窗口期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参数以及血流分布类型、双侧子宫动脉血流参数等指标。比较观察对象在治疗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对患者IVF-ET妊娠结局进行随访调查并探讨输卵管积水治疗后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以及研究价值。
结果:两组病例为同一样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输卵管积水治疗前后窗口期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比较:
通过输卵管积水疏通术后发现,双侧输卵管积水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显示,双侧积水组子宫动脉RI值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侧积水组与单侧积水组比较显示,双侧积水组子宫动脉RI值与单侧积水组积水侧的相比较,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侧积水组与单侧积水组非积水侧组子宫动脉RI值相比较,按P>0.05的标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单侧输卵管积水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示表明,单侧积水组积水侧的子宫动脉RI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侧积水组积水侧与非积水侧子宫动脉RI值比较稍增高,P值略大于0.05,按P<0.05的标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单侧积水组非积水侧子宫动脉RI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表明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输卵管积水治疗前后窗口期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阻力指数RI的比较:
通过输卵管积水疏通术后发现,双侧输卵管积水组和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及内膜下RI比较显示RI稍增高, P<0.05的标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双侧输卵管积水组与单侧输卵管积水组子宫内膜及内膜下RI比较显示,P=0.052,略大于0.05,按P<0.05的标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单侧输卵管积水组与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及内膜下RI比较显示,RI=0.051,略大于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输卵管积水治疗前后窗口期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分布类型的比较:
对三组内膜分布进行X2检验,P=0.006,表明三组病例的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分布存在差异。而分别进行比较时表明,双侧积水组和正常对照组A型和C型内膜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0.005。单侧积水组和正常对照组A型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分布进行比较,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组间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
输卵管积水治疗后患者IVF-ET妊娠结局:
由于研究周期较长,只对部分病人进行了随访,发现通过治疗后有部分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后自然受孕,有部分患者通过IVF-ET妊娠,另有部分患者未经治疗后通过IVF-ET妊娠,但总的来说双侧输卵管积水严重者治疗后与未治疗组和单侧积水组IVF-ET成功率有一定提高,但单侧积水组与未治疗组对IVF-ET成功率影响差异不明显。
结论:1、输卵管积水病例治疗前后的彩色多普勒检测到双侧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提示输卵管积水可能影响子宫肌层及内膜的血流灌注。
2、输卵管积水治疗前后彩色多普勒下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分布类型的改变可能是导致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及妊娠率下降的机制之一。
3. 输卵管积水可以影响到患者IVF-ET的成功率,但只是影响因素之一, IVF-ET成功与否和输卵管积水治疗所用的妇科手术方式及病人自身的受孕环境多方面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