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自1980年引种以来,在我国沿海区域大肆扩张,对其生长区域的生态系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对互花米草的时空分布变化及其扩张特征进行研究能够为区域互花米草的预防与控制管理措施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互花米草在江苏、上海、福建以及浙江区域的扩张范围最大,福建省罗源湾是互花米草最早的试种区域,且是福建省内的分布面积最多区域之一。本研究以福建省罗源湾互花米草研究对象,采用1990~2016年间20期影像,探究互花米草自入侵以来在整个罗源湾区域的时空变化以及其在罗源湾不同子区域内的扩张过程,分析其扩张特征以及影响因素。此外,选取一系列景观指数分析互花米草景观格局变化,通过构建热效应贡献度指数、热单元权重指数以及区域热单元权重指数评价其区域热效应,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该区域互花米草的防治建议。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如下:(1)互花米草面积在研究区域的变化主要受养殖围垦、建设活动以及潮汐作用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罗源湾整体区域以及各个子研究区域互花米草的面积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发现罗源湾区域互花米草在不同时段、不同区域内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所差异。子区域1、2、5在研究时段内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目前基本无互花米草的生长:子区域3主要受潮汐作用的影响,主要在滩涂高潮位带呈带状分布;子区域4为罗源湾区域互花米草扩张最具特征的区域,也是目前最主要的互花米草生长区域。(2)互花米草在研究区域内主要呈现出条带状扩张、在种群间隙扩张、沿潮沟扩展以及向海与向陆方向扩展等特点。互花米草在滩涂区域最先呈现小斑块状,斑块数量在高潮位带不断增加连成条带状,并以此向海方向推进,逐步达到滩涂中潮位带。受潮汐作用的影响,不再大幅度继续向前扩展,转而在种群内部间隙中生长,使其在区域内覆盖度逐步均一。此外潮沟内的潮水能够将盐水物质冲刷堆积至潮沟两侧,有利于互花米草在范围内生长,因此互花米草呈现出沿潮沟扩展的特征。(3)互花米草对区域的热效应与其扩张有着密切的关系。互花米草能够对区域热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对区域热贡献度随着其在研究区域内的不断扩张,面积范围逐渐变大而不断上升。研究区域内互花米草面积由1993年的2.4885km2,逐渐增加到2010年的7.5km2,其热贡献度也随之由3.21%上升达到2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