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长期口服蚓激酶降纤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以及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评价口服降纤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多中心、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研究,选取苏州地区11家医院2007~2009年入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蚓激酶60万单位,口服,1日3次,随访观察时间为1年。分别检测入院时及治疗1年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水平(Fg);运用彩色超声多普勒仪记录治疗前后的颈动脉斑块长径、宽径、数目、分布位置、回声强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颈动脉管壁内径等指标,并根据超声结果计算斑块检出率、斑块体积和易损斑块检出率;记录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计算治疗后的血管事件发生率;此外检测治疗前后血浆C-反应蛋白(CRP)、纤溶指标(t-PA、PAI-1和D-二聚体)、凝血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等项目的变化。
结果:最终纳入310例患者(试验组192例,对照组118例)。试验组治疗前后Fg、左右颈动脉IMT、左右颈动脉斑块体积、颈动脉易损斑块检出率、NIHSS以及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治疗1年后Fg、左右颈动脉IMT、左右颈动脉斑块体积、颈动脉易损斑块检出率和NIHSS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平均斑块体积与斑块长径、宽径、数目、颈动脉IMT以及全血低切黏度有显著相关性(P<0.01),与血浆Fg水平微弱相关(P=0.056)。
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长期口服蚓激酶降纤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CRP水平,提高血浆纤溶活性,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并有效降低总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脑血管事件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