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明确黄土丘陵地区两乡土牧草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 L.Keng)和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Laxm.)Schindl)在不同混播比例下的生理和生长特征,评价和确定二者最佳的混播比例。采用生态替代法,在梯田按照达乌里胡枝子和白羊草行比,设置了10:0,8:2,6:4,5:5,4:6,2:8和0:10共7个比例,通过测定不同混播比例下两物种在旺盛生长期地上部分光合生理及叶水势日变化、地上部及根系生物量等,研究比较两物种的抗旱生理特征,根系形态结构与时空分布特征以及种间竞争关系。为黄土丘陵区人工草地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主要取得如下结果:(1)在7比例下,白羊草较达乌里胡枝子叶水势(LWP)日变幅大且日均值较低,表明白羊草对水分变化较敏感,耐旱性机理为保持低水势忍耐脱水;混播后达乌里胡枝子LWP日均值均较低,而白羊草较高,可能是混播影响了两物种根系的分布;白羊草较达乌里胡枝子光合速率(Pn)大,拔节期光合日均值较开花期高,表明白羊草光合能力强于达乌里胡枝子;两物种Pn分别在B6D4和B2D8时显著高于单播,表明两物种分别在B6D4和B2D8时的混播优势较大。(2)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根系均表现为随垂直尺度逐渐减小,年内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单播下2物种根系在0~20、20~40、40~60 cm土层分别占总根系的78.85%、14.38%、6.76%和88.62%、7.09%、4.28%;在B6D4时白羊草RB显著最大,高于单播达47.26%,而达乌里胡枝子RB受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在B2D8时较单播高32.95%,在0~40 cm土层细根占96.56%,较单播下提升了9.09%,且在此比例下比根长(SRL)和比根面积(SRA)也显著增加;年内总根系生物量(RB)增加幅度在13.00%~41.97%之间,在B2D8时增加最大。(3)混播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达乌里胡枝子的RSR,使同化物向地上部分配增加,向地下部分分配比重减少。B6D4时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相对总产值(RYT)最大,说明B6D4混播比例下两物种的互利效应最大。综上所述,在黄土丘陵区,白羊草与达乌里胡枝子在不同混播比例下均在不同程度互补效应,两物种关键生育期的Pn、LWP以及RB、和RYT均在B6D4显著高于其他比例,确定其为黄土丘陵区两物种混播最适宜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