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作是我国当前授课制的基本组织单位,是教育的基本单位,是文化传承的基本阵地,所以应该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对“班级文化”的研究,国外主要是从“课堂文化”的角度出发,与教育社会学的产生相对应,开始于20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主要是用经验归纳法关注教师特征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影响;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研究虽然仍以美国为中心,但进入社会心理学研究阶段,主要是用观察法关注师生之间互动关系对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到20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研究中心转移至英国,进入社会学研究阶段,主要是用参与分析法关注师生关系、班级文化的结构与形成过程;日本在20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以后效仿英国,但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取得较大成绩,逐步成为研究的重要领域;进入九十年代后,欧美国家对“班级文化”的研究进入心理学实证研究阶段,并通过互联网使各国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以进行广泛的交流。这些研究目前均取得了较好成绩,但由于欧美国家的教育体制与国情和我国大不相同,重“课堂”而轻“班级”,他们的实证经验是否可行,是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我国港台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在上世纪80年代也比较关注,但更多从班级经营之处着手。如台湾吴清山所著的《班级经营》一书,提出了重视“班级文化”建设的问题。我国大陆于上世纪90年代对“班级文化”建设加以关注,也从多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对于“班级文化”的界定、班级文化的功能、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如何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等,都有了较多研究。这些研究大多从教育学、管理学理论角度出发,缺乏从社会心理学、导向学、生态环境学等方面的角度出发,同时更缺乏实证性的策略研究。当代对班级教育教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个案分析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等多种方式,而我根据实际选择通过文献阅读、抽样调查和个案研究等方式,力求能通过心理研究探讨价值观对人生的指导作用,企图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将心理学中的“团体咨询法”用于高中生的价值观培养,从而探究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些可行性德育策略,为探索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与范式,创建高品质班级文化氛围,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探索学校管理的新模式,为提高示范性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创造条件,为高质量高要求地完成高中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