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95-1905年是近代国际关系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十年,这十年里,远东占据了世界国际关系的中心位置,成为列强重点关注的地区,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对立的两大集团中最重要成员英国和德国,它们的关系经由这一时期的远东形势发展变化所塑造,告别了过去二十年的间接合作状态,彻底分道扬镳;而这十年里,又以在1897-1901这四年里发生在远东的种种事件对两国关系的走向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英国长期维护的远东和平现状被中日甲午战争打破,羸弱不堪的中华帝国成为列强蚕食的对象。远东的这种变化,尤其是俄国自1897开始对华大肆扩张激起的英俄矛盾,客观上为德国扰乱列强相互关系、摆脱欧陆地缘政治僵局创造了机会。正是因为远东局势的扰动这一客观因素,促使英国一些政治家在主观上虽不情愿但不得不开始寻求临时性的区域合作以缓解英国作为全球帝国所面临的局部压力,吊诡的是,英国首先考虑的合作伙伴便是扰动的受益者——德国。然而,合作乃至结盟并非不可能,关键是能够在正确战略认知基础上给出合理报价,这就给两国外交互动带来了结构性制约。于是,在1897-1901年这四年间,德国利用英国的战略需求,获得英国承认把山东变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与英国共享津镇铁路权益并获得了黄河以北的铁路让予优先权,最终实现了长江流域对德国的开放,作为一个后来者短时间内在远东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而这一切都是以英国减少自己在华利益所换来的,是建立在德国会帮助英国在远东遏制俄国的期望之上的;但是,德国认为,英国想要德国去帮助遏制俄国,就必须再进一步,加入三国同盟才是足够的;英国认为,欧洲的战略僵局使德国需要赢得英国的友谊,并且英国已经在远东向德国做出重大利益让步,释放了足够的善意,德国应该认清自己的形势。双方彼此都认为对方更需要自己,希望对方开出更高报价、承担更大义务而自己保持行动自由,导致两国陷入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外交互动频繁,却总是在更大希望后迎来更大失望,两国的关系不但未能取得重大进步,反而趋向倒退。德国不为所动,幻想着以恢复德俄友好关系来走出困境;而英国则以更大步骤的政策调整直接触发了欧陆外交的大洗牌。最终,远东局势在英德两国外交操弄之下,如同蝴蝶效应一般,在欧洲引发了大震荡,降临了一场毁灭性的世界大战,让英德两国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绪论叙述选题的意义、选题相关的研究动态和本文的研究材料、研究方法。本文首先以1897-1898年远东危机为线索,受德国行为刺激的俄国势力范围扩张,使英国在陷入外交困境之后,不得不转向危机的推手但又是唯一能对俄国施加影响的德国,然而结盟时机并不成熟,英国只能以租借威海卫来保持战略平衡,但是英德两国关系由“克鲁格电报事件”后的冷淡转而开始升温;接下来,本文关注1898-1900年间英德两国围绕着对中国铁路让予权的争夺、势力范围的划分、义和团事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等进行了频繁的外交互动,两国关系最终以《英德协定》这一政治成果而达到阶段性高度。随后,由于俄国在华的进一步扩张,《英德协定》开始经受外部压力的考验,两国关系变得扑朔迷离,终于因为德国不能接受英国要求双方共同遏制俄国在满洲的野心,英德关系承压失败,两国关系降温,从高峰跌落。最后本文分析阻碍英德两国关系进展的根本因素,引入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模型,解释英德关系中国的结构性制约,揭示两国关系无法进步的内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