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众参与是新时期我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升是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因。提升广大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则主要通过文化遗产社会教育。因此,研究文化遗产社会教育的方式及政策,对促进我国文化遗产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探讨文化遗产社会教育的概念、目的、目标和策略,总结国际文化遗产社会教育的经验,提出了我国文化遗产社会教育的方式,并对这些教育方式的效果进行的评估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构建了我国文化遗产社会教育政策,从而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理论参考。除绪论部分对研究现状及思路与方法进行回顾,以启发研究动机之外,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以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趋势为线索,分析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引出开展文化遗产社会教育的必要性,并就我国文化遗产社会教育的概念、目的、目标、策略进行分析。第二章,考察了国外发达国家文化遗产社会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为研究我国文化遗产社会教育方式提供借鉴。第三章,从博物馆教育、遗产旅游教育、公众考古教育等三个方面梳理我国文化遗产社会教育的方式。这三种教育方式持续发挥着提升公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重要作用。第四章,在文化遗产社会教育理论依据的指导下,构建文化遗产社会教育效果评估体系,然后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对我国文化遗产社会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第五章,从建立文化遗产信息公开制度、降低文化遗产景区门票、真正落实文化遗产素质教育目标和加大文化遗产管理单位的投入力度等四个方面来构建我国文化遗产社会教育政策。在结论中,本文仅对公众参与我国文化遗产事业的内因——如何提升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进行了研究。公众参与我国文化遗产事业的外因研究将成为未来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归纳起来,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界定了文化遗产社会教育的概念及内涵;系统梳理了国外文化遗产社会教育的基本经验;采用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构建了我国文化遗产社会教育效果评估体系;构建了我国文化遗产社会教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