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金融机构的内涵与设施不断提升,金融监管体系的不断健全,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与动力,最具有代表性的服务就是融资。在银行贷款融资的不同客户群体中,农民,以农业生产或手工制造业为主的公司以及微小企业是弱势群体,理应获得更多关注。微小企业不仅促进经济繁荣,而且有助于解决就业,加强市场竞争,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发展农业、消除贫富差距和促进经济综合进步的重要核心。在金融和经济学的范畴内,信用可以定义为产品交换和资金分配的特定形式,即以还本付息为基础的借贷关系。以信用为基础建立投融资市场,使得不同的经济体系参与者建立互相交换和分配资金的经济关系,使得社会剩余部门资源实现优化配置,调节并促进经济的合理发展。同时,融资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最重要动力,也是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信贷配给是市场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了应对由于信贷配给而造成的农户微小企业主贷款难融资途径狭窄的问题,信用村模式应运而生。信用村模式是一种新型的贷款模式,其运行在我国很多农村都进行了较成功的尝试,例如重庆邮储分行在巴南区支行进行的首批试点“信用村”建设,甘肃定西西关信用村的建设。信用村的问题和困境主要表现为:(1)信息发现能力多受制约。(2)小组联保贷款的实际操作性不足。(3)相关的金融体系机制尚未健全。这些问题的体现是多方面的。信息经济学的观点认为,市场中的各参与者是理性的,同时市场上的各经济主体之间是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不能自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帕累托最优。信息不对称问题是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它的分析框架是委托—代理模型。由于信息不对称,因此存在代理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本文共建立两个模型,第一个是针对信用村模式运行的第一阶段,也就是银行对客户的筛选阶段。通过对博弈中所有参与者以及效用等相关参数进行设定,建立博弈关系,得出普通贷款和信用村贷款的两个博弈矩阵,然后对效用进行比较和分析。第二个模型分析框架是委托-代理模型,和一般形式不同,在信用村模式的还款阶段引入变量z,表示联保贷款小组之间的监督,并被银行视为直接可观测的外生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