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临床研究,对比常规针刺法与赖氏通元针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脾肾阳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验证通元针法治疗IBS-D的有效性及高效性,为临床推广通元针法治疗IBS-D脾肾阳虚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01月期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和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脾胃科接受治疗的患者,按诊断标准纳入治疗72例,按随机分组原则,每组各36例。治疗组予通元针法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法治疗。观察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及症状变化情况,结束后1个月进行随访一次,以便观察本研究临床疗效的持续性。根据IBS-D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症状特点设置相关症状分级评分量表评价通元针法的总体疗效,采用中医泄泻症候积分量表评价通元针法对改善胃肠道症状的效果。结果:1.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性别、年龄和病程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4周后的总体疗效为94.44%,对照组72.22%,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疗程结束1个月后随访,治疗组的复发率为5.90%,常规针刺组为26.9%,两组的总体疗效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积分均低于治疗前积分,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案均有效。3.治疗组单项积分在治疗后积分均低于治疗前积分,P<0.05,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大便泄泻,腹胀腹痛欲泄,泄后痛减,食欲不振,腰膝酸痛在治疗后积分均低于治疗前积分,P<0.05,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大便泄泻,腹胀腹痛欲泄,泄后痛减,食欲不振,腰膝酸痛在治疗后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畏寒肢冷和倦怠乏力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对于畏寒肢冷和倦怠乏力症状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两组针刺方法治疗IBS-D脾肾阳虚证都可以取得一定疗效,说明针灸治疗IBS-1)脾肾阳虚证疗效满意,但通元针法对于改善IBS-D脾肾阳虚证各症状的程度优于常规针刺法,尤其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畏寒肢冷、倦怠乏力等症状。且远期疗效也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法,说明通元针法治疗IBS-D脾肾阳虚证是更有效、更持久的一种针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