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白光轮廓仪的研究与应用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f35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精密加工元件的大量使用,对加工元件表面的粗糙度等面形参数检测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工业化生产现场检测的需求,对检测仪在性能、精度以及功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利用白光显微干涉测量与相移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光机系统结构进行集成化设计,研制微型白光轮廓仪,实现了对精密加工元件表面粗糙度的高精度、快速测量。以点金刚石车床生产光学元件的现场粗糙度测量为目标,分析了高端白光轮廓仪、便携式白光轮廓仪、接触式轮廓仪、干涉显微镜等多种测量设备;以测量方便性、准确性和成本可控性,确定了仪器型式。首先,分析单色光与白光的干涉原理以及各自的特性,并对其作为干涉光源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然后,对不同类型的相位提取算法进行了理论分析,从相移误差方面对三步相移法和五步相移法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而七步相移法采用线性变化的调制度进行移相,能够有效的降低误差。在硬件架构上,采用立式调整架结构作为基座、采用便携式白光轮廓仪的主体作为光学系统、以稳定的双夹具结构连接基座与光学系统,实现仪器的集成化,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同时在被测件空间安装多维测量平台,不仅可以实现大口径元件的测量,还可以测量元件边缘位置。最后,采用面向对象的模块化程序设计思想对测量软件进行模块化分析,将测量系统分为主程序模块、实时采样和位移扫描模块、数据处理和结果显示模块,模块之间用接口通信,保证软件模块的独立性,有效地提高了测量系统的可维护性。为了验证该仪器的稳定性、精确度以及实用性,使用该微型白光轮廓仪测量了平面反射镜、薄片、钢化膜、手机后盖和CGH等元件表面的三维粗糙度。同时,在相同检测环境条件下,采用同类型的白光轮廓仪对以上样品进行了测量,以验证该仪器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本仪器测量系统能够实现工业化现场快速测量的要求,且粗糙度测量精度为0.1nm,重复性精度优于0.01nm,横向分辨率优于1μm。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固体火箭发动机是以固体装药为动力的化学火箭发动机,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性高、维护简单、密度高等优点。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工作时间、燃烧室压力、推力等参数均与药柱的几何形状有关,因此装药设计是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的关键环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在科学研究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虚拟仿真实验具有直接的视觉效果、良好的交互性能、平台可扩展等优点,已经成为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所研究的
在大型炼钢厂,常采用多跨行车梁结构,连接加料跨、接受跨和冶炼跨,方便钢水包的运输和钢水的冶炼。吊装搬运钢水包的行车负荷大,工作频率高,对行车梁的强度和刚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行车梁一旦出现结构性变形和损坏,比如大幅度晃动,啃轨、局部筋板开裂,甚至断裂等,势必会危及生产安全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后果。因此,行车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在设计行车梁结构时,目前普遍按照传统的钢结构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只做
现代战争中武器的远程化日益重要,近年来各种各样的增程技术被各种型号武器所采用,炮射火箭增程技术作为其中使用较多的增程方式之一,被各国研究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由于增程火箭在其炮射阶段需承受极大的发射载荷,且在发动机点火时还要承受点火所带来的高压强,因此研究发射过载及点火冲击对推进剂结构完整性的影响变得十分重要。本文首先通过改性双基推进剂的准静态压缩实验及高应变率霍普金森杆实验,对推进剂在宽泛应变率下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是一种将氢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型发电装置,具有效率高、无污染等优点,在新能源载具、分布式发电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然而在相关的应用研发中,实体电堆的使用会带来辅助设备控制以及氢气存储等一系列复杂问题。因此可以搭建PEMFC模拟器模拟真实电堆的输出特性,并代替实体电堆为后级电路供电。本文根据PEMFC
学位
近年来,我国飞行器领域发展迅速,飞行器内部参数的测试直接影响了飞行器的正常运行和模型分析。其中,对飞行器内部各舱室温度的测量结果是一个重要参数,工作人员需要实时监测飞行器各部位工作温度,以确定飞行器工作状态。针对较为复杂的飞行环境,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总线测温系统。OFDM技术在飞行器
纳米结构设计是提高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根据电化学性能需求的不同,如高比电容、高倍率性能、高循环性能、高能量密度等,可从不同角度对电极材料进行纳米结构的设计与制备。镍基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中较为常见又特殊的一类电极材料,在其实际应用中面临着许多挑战。而通过巧妙设计镍基材料微观结构并合理构建其复合材料的策略,可提高其在微/纳米尺度上的电化学反应和电子传输性能,有效改善其电化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