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二十世纪之交,俄罗斯的文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狂欢假面游戏的“元素”——面具。自古以来,面具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时代趋势之一,是这一时期知识精英们进行个性表达和创作表达的最典型手段。女性作为白银时代文化活动的直接参与者,首当其冲地希望在自己的生平创作实践中设立不同类型的面具,并借助这些面具隐匿真实的自己,构建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性和文学创作面貌。女性面具现象成为了多种文化交融下反映集体存在经验和个人存在经验的手段。白银时代作家个人改造现实的可能性滋养了文学面具的“成长”,这些面具不再局限使用于狂欢假面游戏中,而是作为一种文学手法,被赋予了深刻的哲学内涵。女性诗学中,文学面具的构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原因在于女性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社会对女性的桎梏逐渐消除,女性期待已久的解放将到来;另一方面,父权制文化下男性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仍然存留,偏见难消,这是女性创作的自身特点造成的。白银时代的女性创作涉及了先前对女性而言禁忌、忌讳的题材,女性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寻幽入微,探索深层问题。此外,术语“文学恶作剧”、“假名”、“异名”、“人物角色”、“抒情主人公”作为文学面具现象的不同表述难以区分、屯毛不辨,因此构建标准的理论区分体系是重中之重。而在当下的文学研究中,没有针对特定作家(女作家)文学面具的整体研究,这使得论文的研究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论文的研究对象是文学面具现象——俄罗斯文学中该现象的起源、特点(从历史文学观点、社会心理学观点、文化学观点进行分析)。论文的研究对象物是白银时代女作家作品中文学面具的构建原则。论文的研究材料是伊莲娜·古罗的三部诗歌集《天堂骆驼》、《秋梦》、《贫穷的骑士》;阿杰拉以德·戈尔茨克的诗歌(1903-1921)。论文的目的在于构建关于文学面具现象的完整表述;确定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文学面具现象兴盛的原因;展现这一时期女性作品中面具构建的特点。论文的理论-方法论基础。为了更好地理解文学面具现象,论文采用动态研究工具、综合研究方法、研究策略。塔尔图学派(Б.М.加斯帕罗夫)的主题分析、古典语言文学分析(Н.А.尼科利娜)、传记研究法(В.Н.奥尔洛夫《亚历山大·勃洛克的一生》和В.П.库普琴科《马克西米利安·沃洛申的旅行》)、解释学方法(Х.Г.伽达默尔)、精神分析方法(З.弗洛伊德、А.阿德勒)成为论文研究的基本方法。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之前学界较少涉猎的文本(伊莲娜·古罗和阿杰拉以德·戈尔茨克的作品),同时分析文学面具现象的起源、多面性、概念体系。论文结构。论文由导论,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组成。导论确定了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物、研究目标、研究任务、创新点、理论-方法论基础、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第一章研究文学面具现象的理论基础,理解其在白银时代蓬勃发展的原因、界定其特点与概念。第一节主要对“文学面具”这一概念追本溯源,区分近义术语(“文学恶作剧”、“笔名”、“异名”、“人物角色”、“抒情主人公”),建立界定作家面具的标准体系。第二节分析了构建面具的原因。面具现象是一种完整、多面的现象,其形成是各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论文主要从文学历史因素、文化学因素、社会心理学因素、哲学因素对其进行了分析。第三节追本溯源,简述了文学面具现象与其相似现象在俄罗斯本土的发展历史。第四节分析了俄罗斯现代主义中文学面具现象兴盛的原因。文学面具现象的兴盛与改造现实的可能性息息相关。作家可以在精神世界里畅游无忌、为所欲为,而在现实生活中,作家需要使用面具进行个性表达,这种作家面具由文本内空间延伸到文本外空间,模糊虚构与现实的界限。作家面具随着作家的发展而发展,随着面具的不断进化,作家能够拒绝心理界定上、性别决定的那个“我”,寻找另一个“真我”。白银时代女性作家群体的崛起,使得女性面具这一现象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这是由女性自身的社会文化活动所决定的,并主要体现在那些具有面具和游戏特性的“戏剧化”共性之中(例如酒神的祭司、女巫、交际花、女性知识分子、诗意缪斯、红颜祸水、美人鱼,幽灵等)。第二、三章分析了伊莲娜·古罗(母亲面具)和阿杰拉以德·戈尔茨克(预言家面具)作品中面具构建的具体机制。首先,论文阐述了促使诗人创造面具的原因,分析了面具构建的“工具”——主题系统、语言特性、风格特征。伊莲娜·古罗的作品以自由/不自由的主题为基石,结合野性自然主题、有序的“成人世界”主题,逐步发展,成为反对条条框框、清规戒律的主题。她创造了一种特殊的交际代码——母子之间的永恒对话。对阿杰拉以德·戈尔茨克来说,梦的主题、遗忘的主题(预言家的固有状态)、脱离世界的主题意义重大,后期发展出献身上帝(基督)的主题,反对本人天性中游戏原则的主题。在晚期的诗歌中,自我牺牲的主题愈演愈烈,世俗世界的苦难和悲伤被全盘接受。死亡主题也衍生出不同变体,但这种死亡并非普遍意义上的死亡,它会带来与上帝相遇的希望。第二、三章中,面具的自我演化成为文学面具现象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伊莲娜·古罗的作品中,唐吉诃德的形象最终发展为高大的“贫穷骑士”原型形象,这一形象与基督相关,他是作家实现“受圣神感应而怀孕”的圣母神话的手段。阿杰拉以德·戈尔茨克的面具进化基于作家自己战胜本性中的游戏原则,基于作家拒绝预言家面具的态度,基于作家从半神式先知到为了灵魂救赎、会见真实上帝的基督教式的忏悔。因此,女性面具中集中反映了白银时代女性世界观最重要的方面,表现了女性的道德精神面貌,实现了为摆脱生活纷扰和个人情结而寻求出路的愿望。伊莲娜·古罗和阿杰拉以德·戈尔茨克的创作恰好代表了这种“寻求出路”的愿望:伊莲娜·古罗为自己构建母亲面具,而不是在现实中成为一名母亲;阿杰拉以德·戈尔茨克通过面具进行自我探索,寻求本质,达成哲学意识。结语部分,总结了俄罗斯白银时代女性诗歌中文学面具现象的意义,概述了女性面具现象研究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