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双版纳区地处热带北缘,是中国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非常丰富的地区。近3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橡胶的大面积种植,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离不开当地人的支持,另外,热带雨林的大量砍伐也同样影响着当地人的保护意识。利用环境保护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和环境态度指数(Environmental attitudes Index)两个指标表示环境意识,通过对17个寨子的317户家庭走访调查,了解环境状况、农户经济状况、村民对天然森林的认知程度以及其它因素对傣族人的环境意识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1.大多数傣族村民意识到原始森林大规模减少和可能会带来的不良后果,但认为森林保护是国家的责任。调查人群中,87.7%的人认为原始森林在减少,并且导致干旱缺水和雾气减少等,但92.7%的人认为,森林保护是国家的责任,有52.1%的人认为个人和森林保护没有关系;当问到是否还愿意种植橡胶时,70.7%的人认为假如可能的话,仍然想种植橡胶。
2.随着天然林的减少,傣族人对植物的认知能力随着森林的丧失而降低。根据周边森林面积的多少,把勐腊、勐仑、勐龙分为三个环境等级,天然林保存状况分别为勐腊>勐仑>勐龙。通过调查对10张植物照片的认知分析发现,在植物命名上,来自勐腊、勐仑的村民没有显著差异,而都显著高于来自勐龙的村民。不同年龄段的村民在认识10种植物上没有差别,但岁数大的人比岁数小的人能命名多一些植物。
3.家庭富裕程度和环境保护意愿支付呈显著的正相关。用Spearman相关分析,村民的意愿支付(WTP)和家庭缺水状况、家庭财产、橡胶总数、家庭年收入和割胶收入呈显著的相关性;多因子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意愿支付最大的是家庭总收入,其次是家庭财产。此外,家庭缺水也会显著增加傣族的意愿支付。
4.环境的状况显著影响村民的环境态度。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环境态度指数(EAI)和年龄、家庭缺水状况、环境等级、家庭年收入和田地收入有显著的相关性。多因子回归分析表明,影响环境态度最大的因素是环境等级,其次年龄。此外,家庭缺水也会增加傣族的环境态度。
5.环境保护支付和环境态度呈显著的正相关,表明二种参数都能一定程度地反映村民的环境保护态度。然而,家庭收入和环境保护支付呈显著的正相关而和环境态度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说明富裕的村民(通常是橡胶种植较多的家庭)尽管可以为保护环境提供更高的支付但其环境态度并不高。
本研究以傣族种植橡胶历史和规模不同的村寨为对象,揭示了家庭经济状况、环境状况等因素对村民的环境态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对该地区森林恢复与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