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是目前治疗晚期骨性关节炎、严重膝关节疾患、解除疼痛原因及改善膝关节功能的主要手段。但是,TKA术后通常会出现持续数天至数周的疼痛,术后患者会出现中度疼痛,甚至重度疼痛的症状,疼痛作为TKA术后最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无法回避的问题,术后疼痛的出现同时严重限制了患者的早期功能恢复锻炼,往往导致患者对于手术效果不满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术的疗效。因此,TKA术后疼痛的治疗已成为临床治疗的热点。近年来,多模式联合镇痛应用的理念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当中。从理论上来说,多模式联合镇痛是指联合应用不同类型的镇痛药物和镇痛方式从而达到缓解术后局部疼痛和减少全身不良反应的目的,其主要针对的是疼痛感受的不同方面,而不仅只强调止疼药物的应用。从手术的镇痛时间上应该是分为术前、术中、术后等多个阶段的。其中术中镇痛的方法目前临床常用的主要是指在手术完成后关闭伤口前,在关节内各层组织中多点状注射镇痛混合剂,以提高患者术后镇痛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程度。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术中关节局部镇痛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联合镇痛中的作用效果。同时观察该镇痛方法是否有助于患者术后尽早的进行膝关节的功能恢复锻炼。对象与方法:选择郑州大学一附院骨科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进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患者65例,男22例,女43例;年龄49-79岁,平均64.5岁,其中23例患者术前被诊断患有高血压病,6例患者术前被诊断患有糖尿病,在临床观察过程中,无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所有患者均为首次进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将患者随机进行分组,术中使用局部镇痛的患者设为联合镇痛A组,术中未使用局部镇痛的患者设为联合镇痛B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h、术后24h、术后3d及术后5d的状况。了解患者TKA术后膝关节的疼痛程度,肿胀程度,膝关节活动度及患肢整体功能恢复情况,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术前、术后12h、术后24h、术后3d及术后5d的疼痛状况,同时采用膝关节HSS评分评价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前与术后5d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了解疼痛对于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统计资料采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结果:65例患者均获得有效的观察。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2h、术后24h、术后3d及术后5d四个时点时VAS评分,术后12h及术后24h时联合镇痛A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联合镇痛B组(P<0.01)。术后3d时,联合镇痛A组VAS评分仍低于联合镇痛B组(P<0.05)。术后5d时,联合镇痛A组VAS评分略低于联合镇痛B组,但两组之间的差异并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5d时膝关节HS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有较明显提高(P<0.01)。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之间术后5d时的膝关节HSS评分,联合镇痛A组膝关节HSS评分显著高于联合镇痛B组(P<0.01)。结论:联合镇痛中应用关节局部镇痛的患者术后早期得到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同时该镇痛方法对于患者术后尽早的进行膝关节的功能恢复锻炼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同时具有灵活、简单、安全的操作特点,可以尽量减少TKA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出现,有效的提高患者术后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