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泛化现象共存于汉、英语称谓系统中,但总的说来,两个系统间在泛化数量、语用含义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本文首先分类分析称谓语泛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接着探讨称谓语,尤其是被泛化使用时的语用功能,并比较汉英称谓系统中泛化的异同,最后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指导提出语用功能对等的翻译原则,并以例示的方式提出相应的翻译方法。
所谓“泛化”,指的是称谓语的词义及使用范围发生变化或有所扩大。泛化现象几乎存在于汉语称谓系统中的每一组成部分,即:亲属称谓语系统、社会称谓语系统、人名称谓语系统和人称代词称谓语系统。
最常见的是亲属称谓语的泛化,即用亲属称谓语来称呼非亲属成员,这是中国传统思想“四海之内,皆为兄弟”的一个反映。社会称谓语的泛化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多种表现形式,如职衔称谓中省略“副”字的方法,或“老”及“小”加姓的称呼模式等等。社会称谓语的泛化是指用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特征的称谓语称呼不具有这种社会关系特征的人。后两种系统中的泛化虽较少引人关注,却也不能忽视。人名的泛化是指故意违反名字称呼的亲疏规则来表现称呼者的意图或借用家喻户晓的名字来指称某人的现象;而代词称谓语的泛化是指故意使用看似错误的人称代词来指称某人以反映称呼者的目的的现象。
汉语称谓语的泛化看似复杂多变,但任何一个称谓语的选择其实并非随意,而是受制于一些准则,如利奇的礼貌原则。此外,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汉语称谓语的使用又遵循了以下准则:情感准则(即强调尊敬和亲密)、模糊准则(即对称谓的真实性不予探究)和方式准则(即运用适当的称谓语)。比较而言,英语称谓系统简单得多,泛化现象也只主要体现在代词称谓系统和人名称谓系统中。而且在语用意义上也有所差别。
根据John 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任何一个称谓语都是一个言语行为,能表达出丰富的语用意义,如能反映交际双方的关系,他们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以及说话者的语调、目的、情感、态度等。因而在翻译称谓语时,关键是要传达出其语用意义。为此译者要遵循上下文原则,确定称谓词的语用含义,通过灵活应用各种翻译技巧如增、减、改写、模仿、替换等,从而寻找到最合适的表达,以达到语用对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