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左翼文学”是90年代中期以来文坛兴起的一股文学创作思潮,引发了人们对于如何继承左翼文学遗产的讨论,并呼吁文学应该重新与现实建立紧密联系,恢复它的现实批判性。左翼文学传统在当代文学史中并未断裂,而是以或隐或显的方式影响着作家的创作,表明了文学传统对文学创作的深刻影响。论文在“20世纪中国文学”、“新文学整体观”、“重写文学史”等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具体作家作品的分析,勾连了现代与当代的左翼文学传统之精神联系,打通了文学史脉络,考察了新左翼文学思潮兴起的背景、意义、对现代左翼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实际创作中出现的问题。这对当代文学的创作和走向有一定的启发作用。论文分四个部分:第一章从转型期的社会现实、思想界“新左派”与自由主义的论争、文学界对“纯文学”的反思和底层文学的兴起三个方面,探讨新左翼文学产生的现实背景、思想背景和文学史背景。第二章论述新左翼文学的思想资源与历史可能性。通过纵向梳理左翼文学的发展脉络,得出左翼文学的两个小传统:上海左翼文学传统和延安左翼文学传统,两者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新左翼文学的写作并为其提供了主要的思想资源。同时,对社会主义的文化记忆、知识分子的“载道”传统以及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继承与发展,为新左翼文学的兴起提供了历史可能性。第三章从具体作品出发,阐明新左翼文学的类型与特征。认为新左翼文学不仅包括一些直面现实、批判现实的“底层写作”,还包括那些面向历史,呼唤革命理想与激情,体现知识分子现实战斗精神的作品。并指出批判性的精神品格与对抗性的思想倾向、人民性的立场与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诉求、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与崇高的美学特征是其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新左翼文学融入了新的思想与创造,呈现出某种“新变”。第四章主要分析新左翼文学思潮的意义与困境。新左翼文学的意义在于它一定程度上复活了知识分子批判现实、干预社会的传统与现实战斗精神,接续了上世纪的左翼文学传统,使文学与思想、政治、社会现实之间重新建立起一种普遍联系,体现了真正的“人民性”立场。而新左翼文学写作的困境则表现在它所借鉴的左翼文学叙述模式不断遭到后现代、后精英主义的消解和解构,“文学性”不高及其匮乏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三个方面。面对主流意识形态与晚期资本主义消费主义的围剿与收编,新左翼文学如何在持续的发展中保持其自身的异质性与批判性,将是它所要解决的最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