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用不同造林密度与不同间伐保存密度试验林多年的定位观测资料,进行了林分密度对林分生长效应(包括各测树因子)、林分结构律及产品质量规格的影响分析,并据此对不同林分密度控制方式进行了效益评估.分析表明密度对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胸径生长量、单株材积与密度呈负相关,胸径变动系数随林龄增长趋向稳定值0.3.不同密度林分的蓄积随林龄增长有趋向相近的趋势.因此,通过间伐提高林地最终生产力的可能性很小,但能提高材种规格.林分幼龄林初期与间伐后初期冠幅的生长与重叠度的变化有一定的波动性,然后趋向稳定.冠高比与密度呈负相关,高径比与密度呈正相关.营林工作中应保持适当的密度,以降低树干尖削度.起始间伐期随密度增大而提前,间伐间隔期随密度增大而缩短.不同密度林分的结构规律与产品质量规格不同,不同密度级林分的最大株数分布率所处的径阶值随密度增大而减小.随着密度增大,小径级材种出材量增加,大径级材种出材量减少.幼林期林分出材量随密度增大而增大,但进入中龄林期后不同密度级的林分出材量随林龄增大有趋向相等的趋势.因此,在营林工作中提高林分蓄积与出材量不能盲目加大密度,应在不减产的情况下着重提高产品质量规格来提高经济效益.经济效益评估表明,最佳采伐期随密度增大而提前.培育短周期小径级工业用材林宜选用2500~3500株.hm<-2>的造林密度,培育大、中径材宜选用1650~2500株.hm<-2>的造林密度,在进入中龄期后的保存密度不宜太大,控制在1200~2000株.hm<-2>为好.营林工作中应根据不同培育目标和立地条件,通过生长模型计算,选择相应的保存密度.(2)对不同密度林分的自然稀疏规律分析表明不同密度林分出现的稀疏时间与强度不同,时间随密度减小而推迟,强度随密度加大而增大,连年稀疏率有一定的波动性,峰值一般出现在郁闭后的一段时期内.通过对自然稀疏中林木个体生长动态分析可知,间伐工作中选伐小径级被压木是可行的,间伐施工应以留优去劣为主,适当照顾均匀.进入中龄期后的第一次间伐强度不宜太大,以免损失部分优良基因,通过观测样地材料建立了自然稀疏方程,为间伐保存密度提供参考依据.(3)建立了完整的密度调控模型.该密度调控模型具有完整性、合理性、实用性的特点.依据试验材料对不同林龄阶段的最优保存密度及间伐后林分胸径、树高主要测树因子的估算,及间伐后林分生长的预测均拟合了相关模型,根据该模型系统可在营林工作中依据现存密度,根据不同的培育目标,确定间伐的时间与强度,并作出产量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