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人工林密度效应规律及优化密度控制技术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5hv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用不同造林密度与不同间伐保存密度试验林多年的定位观测资料,进行了林分密度对林分生长效应(包括各测树因子)、林分结构律及产品质量规格的影响分析,并据此对不同林分密度控制方式进行了效益评估.分析表明密度对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胸径生长量、单株材积与密度呈负相关,胸径变动系数随林龄增长趋向稳定值0.3.不同密度林分的蓄积随林龄增长有趋向相近的趋势.因此,通过间伐提高林地最终生产力的可能性很小,但能提高材种规格.林分幼龄林初期与间伐后初期冠幅的生长与重叠度的变化有一定的波动性,然后趋向稳定.冠高比与密度呈负相关,高径比与密度呈正相关.营林工作中应保持适当的密度,以降低树干尖削度.起始间伐期随密度增大而提前,间伐间隔期随密度增大而缩短.不同密度林分的结构规律与产品质量规格不同,不同密度级林分的最大株数分布率所处的径阶值随密度增大而减小.随着密度增大,小径级材种出材量增加,大径级材种出材量减少.幼林期林分出材量随密度增大而增大,但进入中龄林期后不同密度级的林分出材量随林龄增大有趋向相等的趋势.因此,在营林工作中提高林分蓄积与出材量不能盲目加大密度,应在不减产的情况下着重提高产品质量规格来提高经济效益.经济效益评估表明,最佳采伐期随密度增大而提前.培育短周期小径级工业用材林宜选用2500~3500株.hm<-2>的造林密度,培育大、中径材宜选用1650~2500株.hm<-2>的造林密度,在进入中龄期后的保存密度不宜太大,控制在1200~2000株.hm<-2>为好.营林工作中应根据不同培育目标和立地条件,通过生长模型计算,选择相应的保存密度.(2)对不同密度林分的自然稀疏规律分析表明不同密度林分出现的稀疏时间与强度不同,时间随密度减小而推迟,强度随密度加大而增大,连年稀疏率有一定的波动性,峰值一般出现在郁闭后的一段时期内.通过对自然稀疏中林木个体生长动态分析可知,间伐工作中选伐小径级被压木是可行的,间伐施工应以留优去劣为主,适当照顾均匀.进入中龄期后的第一次间伐强度不宜太大,以免损失部分优良基因,通过观测样地材料建立了自然稀疏方程,为间伐保存密度提供参考依据.(3)建立了完整的密度调控模型.该密度调控模型具有完整性、合理性、实用性的特点.依据试验材料对不同林龄阶段的最优保存密度及间伐后林分胸径、树高主要测树因子的估算,及间伐后林分生长的预测均拟合了相关模型,根据该模型系统可在营林工作中依据现存密度,根据不同的培育目标,确定间伐的时间与强度,并作出产量预测.
其他文献
本文对森林资源及地理信息系统做了详细的概述,并以登封国营林场为试验对象,在软件ArcViewGIS、Photoshop支持下,成功开发了国营林场森林资源信息管理专用软件。该软件能实现
长期以来,各地甘薯产区群众种植甘薯多习惯于随地形起埂移栽的方法。据1996年平阳镇推行南北行起埂种植甘薯的示范结果看,南北行起埂种植甘薯通风透光,改变田间小气候,尤其在8月
大青山主要造林树种菌根合成的研究尚属空白,本文在大青山外生菌根真菌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集中对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两个树种
该文以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理论为核心,通过探讨经营对森林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并试图探求阔叶红松林林分适合的经阶分布,以期寻求促进区域阔叶红松原生群落的恢复理论
采用人工气候箱培养法和砂培法,通过控制营养液的PH和铝浓度,研究酸、铝对马尾松种子发芽过程、萌发15天幼苗和一年生幼苗的影响.发芽过程中,PH3.0的大部分胚根分布于基质表
该论文首先介绍了几种珍稀濒危兰科植物的现状和研究的意义,综述近年来国内外组织培养研究概况,对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几种珍稀濒危兰科植物进行了资源调查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研
为了解决棉花杂交种与常规品种之间,杂种一代与亲本之间没有明显性状区别,难于鉴别杂交棉品种真伪和杂种一代纯度,严重影响棉花杂交种杂交优势发挥的难题,经多年研究试验,石家庄市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无不受到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信息系统建设.计算机的普及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管理信息系统(MIS)与地理信息系统(GI
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松属树种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该病传播媒介复杂,寄主种类多,危害性大,尽管人们已对其研究了近半个世纪,但是对该病的真正病原还不清楚。
我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毛竹是竹类资源中最主要且应用最广泛的造林、造纸竹种,因具有速生、纤维素含量高等特点,成为优良的纸浆原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