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三五”规划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性结构不合理现象日益突出,有效需求乏力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传统比较优势减弱,创新能力不强,经济行下压力加大,金融风险隐患增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库存过高,企业效益下滑,债务水平持续上升,社会总供需失衡,抑制了经济的增长。为了使我国经济增长处于不断增长的生产潜能水平之上,就必须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视角思考商业银行信贷结构优化问题研究。商业银行作为经济的支柱之一,又是社会主要的资金供给方,应该优化自身的信贷结构以适应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推进发展,增加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合理的进行信贷资源配置。本文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形成一个关于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和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知识体系,供给侧结构改革给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也带来的机遇。国家在经济结构调整之际,大力支持消费、新型产业、服务业的发展,通过一带一路、城镇化进行产能消化,然而商业银行可以借此机会,大力发展消费金融、支持新兴产业、服务业等的发展,逐步缩减对传统行业的贷款,增加投资类资产占比,提高资产配置效率,降低在经济环境变化中所带来的风险,提高经营收益。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信贷结构调整时,除了借鉴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经验之外,还要结合我国经济和自身发展需要。然后使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搜集我国十家代表性商业银行近十年的信贷数据,使用我国财政部颁布的PAIFI金融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定量分析,建立模型,分析各个因子的影响大小。最后根据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发展要求和数据模型得出的结论,得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优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通过处置产能过剩企业不良债权、传统行业资产证券化等措施盘活银行存量资产,降低银行内部风险;将资产投向政策导向的“十三五”规划中支持的新兴产业、服务业等行业,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环境下,增加新兴产业贷款占比、大力发展消费金融等措施优化银行增量资产;此外,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也要进行“供给侧”转变,降低银行面临的风险及不良资产,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并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基本框架:(1)绪论部分,介绍文章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以及全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可能的创新点;(2)对现有的信贷结构理论进行一个阐述并加以说明;(3)阐述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背景意义,及在其改革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4)结合实际情况和数据,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现状与问题;(5)利用最新的数据,构建模型,来分析得出信贷结构中各个因素对银行经营效益的影响;(6)针对以上得出的结论,给出供给侧结构改革下商业银行信贷结构优化的途径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