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制度经济学的日益兴起,对产权、契约等制度问题的关注正在逐渐成为经济学研究的“显学”。产权与金融发展存在显著相关性的实证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在确定其微观作用机制的理论研究层面仍然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本文是对产权与金融发展微观作用机制的一次有益探索,以转轨经济条件下的产权和契约制度为研究视角,重点考察了在中国金融制度移植过程中,地方政府行为、寻租型契约以及既有的国家产权约束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
在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以及充分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中国金融制度移植与制度耦合特征的整体性分析框架,集中探讨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中国金融制度面临的弱产权保护、金融超前发展以及改革的“交叉演进”与“不协调成本”等制度特征。从产权与金融发展的微观特征来看,寻租型契约的存在以及地方政府最大化自身效用的行为偏好会导致公共产权保护水平的整体下降,从而导致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从产权与金融发展的宏观特征来看,我们将国家效用函数和金融产权边界纳入到统一的金融发展模型之中,对中国金融制度演进的阶段性特征进行了考察。最后,在对改革制度成本进行充分界定和梳理的前提上,本文考察了非对称产权保护以及相关改革制度成本对中国金融发展的结构性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从制度耦合成本角度给出了维持改革持续性的对策建议。
本文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选题上突破了传统产权研究只注重实证考察而忽略微观作用和影响机制的约束,并在部分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2、能够整体把握产权与中国金融发展的宏微观特征,分别以寻租型契约和产权边界为切入点,在研究视角上具有很强的创新性;3、能够提炼出被主流学者所忽视的制度成本问题,将经济体制转轨的社会性问题纳入到金融研究的范畴,这一研究思路具有一定的前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