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蚕桑产业在我国蚕桑产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目前仍是我国主要的优势蚕桑生产区域。然而随着浙江省经济的发展,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蚕桑生产却出现了规模下降、蚕农养蚕积极性减弱的态势,浙江省蚕桑产业呈现出萎缩趋势。针对现状,稳定桑园面积和养蚕规模是现阶段稳定蚕桑生产规模最直接的手段,但这仅仅是治标还未能治本。蚕农是蚕桑生产的根基所在,蚕农的增产增收是蚕桑产业稳定持续发展的根本落脚点,因此文章以蚕桑生产经济效益为研究对象,以提高蚕农生产经济效益为目的,依据成本-收益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探讨浙江省蚕桑生产面临的问题,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对浙江省蚕桑生产经济效益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浙江省蚕桑生产经济效益的对策,以促进浙江省蚕桑产业稳定持续发展。首先,分析了浙江省蚕桑生产概况及综合比较优势,分析表明:浙江省蚕桑产业近年来虽出现萎缩现象,但目前仍是我国不可替代的优势蚕桑主产区,在全国及省内都具备较好的优势生产条件,殷实的产业基础可以为蚕桑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其次,通过整理相关统计数据从宏观角度对浙江省蚕桑生产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蚕桑生产经济效益随着成本、蚕茧价格的变动处于频繁波动的状态。蚕茧价格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尤为显著,成本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劳动日工价提高带来的人工成本上涨、生产资料价格上升带来的物质服务费用上涨以及土地稀缺带来的土地成本上涨。此外,基于综合比较优势的分析,该部分增添了经济效益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国内其他蚕桑主产省相比,浙江省蚕桑生产劳动生产率水平较高,但由于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的不断上涨使得浙江省蚕桑生产成本利润率处于较低水平;与省内其他主要农产品相比,机械化水平偏低导致蚕桑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在所有比较农产品中最低,此外蚕桑生产的高投入、高风险并未带来高收益,成本利润率并无优势。再次,通过实地调研从微观角度对浙江省蚕农生产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从蚕农生产经营情况的调查分析中得到影响蚕农生产积极性最细微但却最直接的问题,有助于在对策建议的提出上更具针对性。另外该部分还提出浙江省目前主要的两种蚕桑生产组织模式——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分散生产模式、以村或镇为单位的蚕桑专业合作社生产模式,并根据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对两种生产组织模式下蚕农的生产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表明:蚕桑专业合作社对提高蚕农生产经济效益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应予以大力扶持和推广。最后,基于经济效益的分析,文章围绕“开源节流”从政府支持角度、蚕农配合角度就提高浙江省蚕桑生产经济效益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