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也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基础,其基本功能是为国家发展和增进人民幸福培养各种所需人才,并最终服务社会改善民生。目前我国义务教育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省际差距、校际差距非常突出,成为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尽管近几年国家不断加大对义务教育的基础投入,但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和经济发展差距等多种原因,义务教育的省际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各种差距仍然存在。差距的存在不仅制约了教育环境的改善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精准、合理的量化各种差距,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缩小义务教育差距的政策,以更好更快的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本文正是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从以下几方面对义务教育差距进行分析:1从统计学的角度出发,以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1为研究指标,综合运用了教育基尼系数、沃斯特根指数、泰尔指数、极差等方法量化省际差距和地区差距,并对差距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首先对省际差距和地区差距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描述,从不同角度对差距进行量化,结论为省际间生均经费的极差在不断扩大,但基尼系数在减小,中位数以上省份差距仍然较大,但中位数以下省份的差距在不断减小,总体来看省际差距是较大的。而地区差距则是东部地区生均经费高于中西部地区,但东部地区内部差距较大,而中西部内部差距较小,泰尔指数的分解说明组内差距大于组间差距。其次借鉴绝对?收敛的思想,使用静态模型和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生均经费的收敛性,对生均经费省际差距和地区差距的趋势进行分析。结论为生均经费省际间不存在收敛性,省际差距随时间推移将变的越来越大。中、西部也不存在收敛性,生均经费的差距也将越来越大,而东部地区生均经费存在收敛性,差距随时间的推移变小,但差距减小的速度却很慢。2从师资力量、生均教学设备、硬件设施、生均公用经费四个方面构建义务教育城乡差距评价指标体系,使用达标率的方法分析各省义务教育城乡之间的差距。得出的结论为:总体来看,各省城乡之间差距在不断的减小。在各分项评价指标中,所有省份的生均专任教师学历数城乡都存在较大差距,而生均危房面积的城乡差距也非常大。其次构建量化校际差距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理想值的方法,针对同一县域内校际间的差距进行量化。该方法的提出,不仅解决了校际差距的横向比较问题,而且解决了校际差距的纵向比较问题。对某个未达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进行调研,根据实际调研的数据进行校际差距的量化分析,得到的结论为校际之间差距较大,政府可以按照某校或某指标与理想值的距离对他们提供经费支持,按照差多少补多少的原则进行资金拨付,解决了义务教育的精准扶持问题。3对生均经费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选取小学经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在校小学生数、人均财政收入为评价指标,使用函数型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各省生均经费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综合排名较前的省份,说明生均经费的综合投入能力强,则生均经费也应较高,综合排名靠后的省份,相对的综合投入能力也较差,生均经费相对较低。得出的结论为大部分省份的生均经费排名和综合评价排名是较匹配的,采用该方法进行综合投入能力分析是可行的。但也有个别省份出现排名不匹配的情况,则选取排名不匹配的省份,对各指标求一阶导数,讨论各指标的增长速度,以此来分析综合排名与生均经费排名不匹配的原因,为各省提高生均经费提供数据支持。4采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财政分权对生均经费的影响,选取财政分权,政府竞争、城镇化率等度量指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财政分权对各省各年生均经费的影响都不尽相同,所有省份呈现的都是在某些年份正相关,说明财政分权促进义务教育发展,某些年份负相关,意味着财政分权抑制义务教育发展。所以,财政分权对义务教育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为促进或者抑制,这也与对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制度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