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以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主要侵犯手、腕、足等小关节。其发病机制迄今未明,基本病理改变为关节滑膜炎,随着炎症的反复发作,关节软骨以及软骨下骨等结构逐步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具有较高的致残、致畸率,是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现代医学尚无根治RA的方法,治疗总原则是目标治疗(Treat to target)。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糖皮质激素以及生物制剂等等。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治疗风湿免疫病的研究逐渐深入,中西医结合治疗RA能够更有效降低病情活动度、延缓病情进展、预防病情复发,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董振华教授多年来从事风湿免疫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在中西医结合治疗RA方面有独到的见解。[目的]本文通过对董振华教授治疗98例RA病例整理,总结其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证候分布和治疗用药的思路及特点。为今后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RA的临床疗效,发挥中医药治疗RA的优势,以及进一步研究和阐明中医药治疗RA的作用机制的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在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门诊跟诊收集导师治疗的RA病例98例,并系统整理,依据导师辨证分型,观察分析证型分布规律特点及与性别、病程、是否合并于燥综合征(SS)等方面的关系,并结合导师平时带教点拨及其近年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总结董振华教授对RA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的特色。[结果]1.RA中,证型以正虚合并邪实的复合证候最为多见,占总人数的62.24%,其中又以风湿阻络兼气阴两伤、湿热痹阻兼气阴两伤两种证型最为多见,分别占14.29%、13.27%。各类实证排序为:风湿阻络>湿热痹阻>痰瘀互结>其他>寒湿阻络>风湿阻络兼痰瘀互结、寒湿阻络兼痰瘀互结、湿热痹阻兼痰瘀互结;各类虚证排序:气阴两伤>其他(实证为主)>肝肾不足>气血不足>脾胃气虚、肝肾不足兼气阴两伤。2.本病男性发病率远小于女性,不同性别的患者证型分布无显著差异。3.本病病程不同的患者证型分布无显著差异。4.RA组湿热痹阻证型分布明显高于RA合并SS组,其余证型分布无显著差异。[结论]1.治疗理念:重视正气亏损之内因,在诊疗过程中注重判断证候与病机之转化,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有机结合,强调对患者进行卫生宣教与生活调摄。2.诊疗思路:对于关节肿胀,需分辨寒湿与湿热;治疗久病入络,着重活血化痰通络;阻止骨质侵蚀,重点在于调补肝肾气血。3.辨证特点:1、活动期辨证以邪实痹阻为主,缓解期辨证以正气虚弱为主,病情不同而证候有主次之分;2、随着病情的反复和缓解,邪实、正虚可以交替作为主要证候出现;3、随着病情得到控制,证候也相应出现变化,由邪实为主转变为正虚为主。4.治疗特点:注重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将辨病与辨证治疗有机结合,中西互参,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