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子宫内膜癌分为Ⅰ型和Ⅱ型,其中Ⅰ型子宫内膜癌多见,占80%-90%,病理类型均为子宫内膜样癌。有将近80%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被诊断为Ⅰ期(包括Ⅰa期和Ⅰb期),治疗方式主要以手术为主,包括开腹手术、阴式手术、传统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微创手术(指传统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阴式手术相比,手术并发症少,应用于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的治疗中更安全、可行,是目前广泛采用的手术方式。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于2005年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并开始应用于妇科领域,在中国起步相对较晚,国内有关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对比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并发症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Clavein-Dindo分级系统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对手术并发症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和比较,近些年来已受到国外许多学者的广泛应用和推荐,但在国内的外科领域应用很少,尤其是妇科。另外,目前国内外关于Ⅰ期子宫内膜癌手术并发症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对指导临床预防、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面尚缺乏客观性的依据。目的1、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和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Ⅰ期子宫内膜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2、利用Clavein-Dindo分级系统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手术并发症进行分级,并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时发生并发症的严重程度的差异。3、探讨影响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1、资料来源: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0月至2019年06月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421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机器人组和传统腹腔镜组,其中机器人组(采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131例,传统腹腔镜组(采用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290例。2、分析指标:(1)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及总并发症(术中并发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2)利用Clavein-Dindo分级系统对手术并发症进行分级,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严重程度的情况;(3)统计两组可能影响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如年龄、体质指数(BMI)、是否存在合并症、既往有无盆腔手术史、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术前是否贫血、盆腔淋巴结切除数目、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数目、总淋巴结切除数目、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指传统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并对以上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满足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比较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例数和百分率(%)来表示定性资料,用x2检验进行比较。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并计算出各因素的相对危险度(odds ratio,OR)值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手术并发症情况:机器人组总手术并发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7/131,20.6%)明显低于传统腹腔镜组(101/290,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20,P=0.003)。机器人组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传统腹腔镜组显著降低[1.5%(2/131)VS 6.2%(18/290),x2=4.368,P=0.037],其中机器人组术中血管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腹腔镜组[0.8%(1/131)VS 5.2%(15/290),x2=4.798,P=0.022]。机器人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传统腹腔镜组低[19.1%(25/131)VS 28.6%(83/290),x2=4.303,P=0.038],但机器人组术后淋巴漏的发生率高于传统腹腔镜组[10.7%(14/131)VS 5.2%(15/290),x2=4.279,P=0.039]。2、Clavein-Dindo分级情况: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的Clavein-Dindo Ⅰ、Ⅱ、Ⅲ、Ⅳ、Ⅴ级的发生率分别为 3.8%(5/131)VS 11.0%(32/290)、13.7%(18/131)VS 14.5%(42/290)、3.1%(4/131)VS 8.6%(25/290)、0(0/131)VS 0.3%(1/290)、0(0/131)VS 0.3%(1/290)。其中,机器人组 Clavein-DindoⅠ 级(x2=5.684,P=0.015)和Ⅲ级(x2=4.361,P=0.037)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传统腹腔镜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机器人组严重并发症(Ⅲ级及以上)的发生率较传统腹腔镜组明显降低[3.1%(4/131)VS 9.3%(27/290),x2=5.179,P=0.023]。3、手术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BMI(x2=15.801,P=0.000)、术前贫血(x2=14.299,P=0.000)、总淋巴结切除数(x2=10.425,P=0.001)、手术方式(x2=8.620,P=0.003)与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均有关,而年龄、是否存在合并症、既往盆腔手术史、ASA分级、盆腔淋巴结切除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数、手术时间与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BMI(OR=0.289,95%CI:0.097~0.864,P=0.026)、术前贫血(OR=0.309,95%CI:0.129~0.740,P=0.008)、总淋巴结切除数(OR=0.624,95%CI:0.403~0.966,P=0.034)、手术方式(OR=3.491,95%CI:1.030~11.840,P=0.045)是影响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比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Ⅰ期子宫内膜癌的术中、术后及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其中,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术中血管损伤的发生率低,而术后淋巴漏的发生率高。2、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Ⅰ期子宫内膜癌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传统腹腔镜手术。3、BMI、术前贫血、总淋巴结切除数、手术方式是影响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