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城市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逐渐在东部沿海地区涌现出一批中心城市和一些有特色的城市群落,如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以上海为首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力、资金密集,集聚了大批的加工制造企业,信息技术条件完善。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由于区位等条件的制约,发展相对缓慢,因此在空间上,我国地区之间和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分异明显。与此同时,物流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第三利润的源泉,逐渐被许多城市定位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是如何有效地发挥物流的作用,以及如何根据物流的发展变化促进城市间的合理分工,就成为城市空间结构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有鉴于此,本文从上述背景出发,借助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工具,对物流作用于城市空间结构演进的宏观机理和微观机理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和阐述,并且根据耗散结构理论,将城市空间结构演进纳入系统科学的研究范式之中,为物流和城市空间结构演进研究构建了统一一致的理论框架。
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首先对论文的选题进行了界定,阐明其研究意义,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进而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框架。第二章阐述了城市空间结构的内涵以及物流要素的特性和运动规律。第三章探讨了物流作用于城市空间结构演进的宏观机理,该章从城市空间结构演进的动力机制出发,提出分工与专业化和聚集经济是城市空间结构演进的动力。然后分别阐述了物流与这两种动力机制之间的作用关系,得出物流本身就是分工与专业化和城市集聚与扩散机制的表现形式。第四章探讨物流作用于城市空间结构演进的微观机理,具体分析了交通运输、物流信息技术和物流配送网络这三个直接作用于城市空间结构演进的物流要素。第五章在前面宏观机理和微观机理的基础上,从系统论的角度分析了物流对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作用,并应用耗散结构理论,将物流与城市空间结构演进纳入了统一的分析框架之中。第六章对本研究的主要结论进行了总结,提出城市空间结构演进的建议、研究的局限性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