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沫若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乃至现代文化史上的风云人物,其身份总是在顺应历史跃动和政治突变的基础上发生修正、改变。文化名人、行政官员、文学家、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书法家,诸多领域的混合与交融,多种学科的建树与成就,早已使学界对他的关注超越了普通作家研究的窠臼。同时,形成了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由局部到整体,由单一到开放的视角来解读现代中国、现代中国人、现代中国文化与现代中国社会某种精神“密码”的可能。而在本文中,着重发掘与关注的是作为文学教育家的郭沫若。对此身份的研究与肯定不仅涉及到郭沫若与文学教育的关联史实,更重要的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其为20世纪中国文学教育发展做出的切实努力和重要贡献给予客观的评说,并从中获取有益的启示及教训。本文内容除绪论、结语之外,主体分为三章展开论述:第一章,郭沫若文学教育家身份的确证。首先对文学教育的概念、发展及内涵等内容进行基本的厘定及梳理。以发展的、历史的眼光结合主要史实,简要概述郭沫若接受与从事文学教育的优劣得失,进而以一种开放的视角肯定郭沫若的文学教育家身份。第二章,郭沫若接受的文学教育。不管在传统社会还是现代社会,对于受教者来说,接受文学教育实质上就是与学校、家庭、自我等诸多方面发生联系的过程。因此,在本章中将着重发掘郭沫若接受的学校文学教育、家庭文学教育和以阅读为体验的自我文学教育经历。在此基础上,结合史实具体分析梳理其文学知识、理论修养、审美情趣的获得以及现代知识分子人格建构过程中的偏颇得失。第三章,郭沫若从事的文学教育。作为延续文学知识的方式,从事文学教育是郭沫若作为教育家的主要表现。不管是以社团、报刊为媒介加强与文学教育的二元互动,还是以通信、著文、交友乃至“其人其作”进入语文教材等独特文学教育方式的具体实施,或是高校任教与实施文学教育改革的双重体验,郭沫若在一种多元、系统、全面的施教经历中完成了文学教育的主体实践。此外,对郭沫若文学教育实践中出现的困惑、混乱、偏颇等经验教训的关注总结,也是我们客观、真实、公平论述的基础与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