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大量临床资料证明,器官移植术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彻底克服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最理想措施是诱导受者产生针对供者特异性免疫耐受。实验表明,人工合成的HLA衍生肽(HLA-derived peptides)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活性,有的甚至能诱导和维持免疫耐受,为开创新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思路。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的HLA-B2702. 75-84肽的类似物—RDP1258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活性,且降解速度慢、药效强,围手术期给予RDP1258结合小剂量CsA,能显著延长移植物存活。RDP1258很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移植排斥的新型药物,呈现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目前国外有关RDP1258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首先人工合成RDP1258并对其纯化和鉴定,体外检测其对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体内进一步观察了RDP1258对大鼠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的影响以及术后7天各组移植心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改变,运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移植心肌组织中 TNFα和IFNγmRNA表达变化,应用TUNEL法观察各组移植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的变化,初步探讨了RDP1258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可能机制,从而为后期的临床实验奠定理论基础。材料与方法:1. 在固相多肽合成仪上采用标准Fmoc方案合成RDP1258。用反相高压液相色谱仪(RP-HPLC)鉴定纯度,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测定目的肽的分子量。2. Ficoll-Hypaque方法分离大鼠脾淋巴细胞及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MTT法分别进行:(1)大鼠淋巴细胞增殖试验;(2)大鼠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3)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毒试验。各试验中,试验组加入RDP1258,对照组加入无关对照肽。3. 采用健康的清洁级SD大鼠为供体, Wistar大鼠为受体建立大鼠心脏腹部移植模型。动物分组:第1组:心脏移植,不给药;第2组:心脏移植,给予CsA;第3组:心脏移植,给予RDP1258;第4组:心脏移植,给予RDP1258和CsA。给药方法:RDP1258溶于PBS,术前7、1天、术日至术后5天腹腔注射,剂量为5 mg/kg/d;CsA溶于糖水,术日至术后5天灌胃,剂量为5 mg/kg/d。4. 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的观察:术后每日腹部触诊移植心跳情况,移植心脏存活时间为移植心复跳至停跳时间。5. 术后7天取各组移植心行光镜和电镜检查,运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移植心肌组织中TNFα和IFNγmRNA表达变化,应用TUNEL法观察各组移植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1. 人工合成的RDP1258纯度达95%以上,分子量为1229.9Da,与理论值相<WP=9>符。2. RDP1258呈剂量依赖性抑制ConA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其浓度为50μg/ ml时抑制达最大值。3. RDP1258能抑制单向MLR反应体系中应答细胞对刺激细胞的反应能力。4. RDP1258对细胞毒性T细胞(CTL)细胞毒功能具有显著抑制作用。5. 移植术后7天,RDP1258组和RDP1258+CsA组排斥反应为轻度或无排斥反应,病理分级主要为0-1级,移植心肌细胞结构基本正常。6. RDP1258+CsA组大鼠移植心长期存活,两例最长存活时间超过100天。7. 对照组TNFαmRNA表达均高于其它3组,CsA组、RDP1258组和联合用药组TNFαmRNA表达呈进行性降低,联合用药组最低,而IFNγmRNA表达在各组之间无明显变化。8. 对照组移植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高于其它3组,而CsA组高于RDP1258组和联合用药组。结论:1. 采用标准Fmoc合成方案,人工合成RDP1258,其纯度达95%以上,分子量与理论值相符。2. RDP1258体外能抑制由丝裂原或同种异体抗原引起的大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人CTL的杀伤功能。3. RDP1258能明显减轻急性期大鼠移植心的炎性细胞浸润,保护移植心肌细胞结构的完整,抑制排斥反应的发生。4. 围手术期给予RDP1258,结合亚治疗剂量的CsA,能够明显延长大鼠移植心脏存活时间,RDP1258与CsA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并能诱导出受体大鼠对供体抗原的低反应状态,甚至是特异性的免疫耐受。5. RDP1258能够抑制大鼠移植心TNFαmRNA表达,而对IFNγmRNA表达无影响,RDP1258在体内抑制TNFα表达可能是其建立和维持移植免疫耐受机制之一。6. RDP1258能够抑制大鼠移植心脏的心肌细胞的凋亡,可能与其诱导移植免疫耐受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