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樵《尚书日记》是明代《尚书》学的著闻之作。笔者前后经眼该书六个版本:万历十年于明照刻本、万历二十三年彭燧刻本、万历二十五年蔡立身刻本、万历王锡琛重修本、崇祯五年庄继光重修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于本在著书体例与文本内容上与后诸版本差别甚大,可单独视为一个版本系统。后一版本系统以彭本为祖本。将于本和彭本视作前后系统的代表来对比,可以窥观王樵修改《日记》之部分情况,进而发现作者日渐醇熟的《书》学见识和著述动机由诠释文本向关怀现实的侧重。蔡本为彭本的重刻本,对彭本之误稍有订正,因此讹误最少,可作为整理底本之选。四库本讹、脱、衍、倒诸误较多,致误原因繁杂,尤其是因政治原因而产生的改窜,常常令文本失去原意,故而引用之时应当谨慎。《日记》之解经特色既有承自前人之成分,如训诂与义理并重、兼涉考证和阙疑原则,又受明代思潮走向和晚明社会局势影响,表现出注重心性工夫和不拘于经文,参以历史,贴近现实的特点。与之相对应地,《日记》之解经思想则主要可归为两橛:以心为主、以敬为核的心性工夫和通经致用、裨补现实的经世思想。若从宏观的学术史与思想史的角度,联系明代中晚期学风思潮窥观王樵及其《日记》,则《日记》中的汉学(训诂与考据)成就,不能说没有受到明代中后期学风渐变的影响;认识到心学的狂肆对社会人心的破坏后,王樵在更加重视朱学“主敬”工夫论时,突出个体在德性养成中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契合明代整体思想逐渐内转的趋向;同时,在感受到本朝山雨欲来的危机局势时,作为官员型学者的他借鉴前贤,立足当下,既强调从道德层面规范社会风气,又主张以实务精神与行政技能推动国家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完善。由此,王樵及其《日记》或可视作明代中晚期汉宋学、朱王学、道器学之变化整合的一个具体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