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保护区主要指保护地域性自然生态系统、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自然栖息地的区域。其不仅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如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物种多样性等,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保护自然本底、具有美学价值、开辟研究基地等。自20世纪以来,随着保护区建设工作的逐渐完善,在维持内部生境稳定及保护自然资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提出更具针对性的生态保护对策,是实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研读国内外相关文献,本文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对数字及文字资料进行分析,运用3S技术对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并使用综合赋权法计算评价因子权重值,从而完成保护区的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生态功能区划并提出相应的生态保护对策,实现保护区的生态化建设。本文研究成果如下:(1)在研究方法上运用AHP-熵值法对筛选出的因子进行综合赋权;运用Arc GIS软件对不同因子进行提取与分析并绘制单因子生态敏感性栅格图,结合加权叠加法完成保护区的生态敏感性综合分析,根据评价结果进行生态功能区划并提出相应生态保护对策。(2)研究对象为尧山自然保护区,经过相关资料的分析并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对保护区现有状况进行系统的阐述。区域内以山地森林景观为主,植被类型多样,以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及针叶林为主,仅种子植物就有124科521属1211种;此外,区域内也具有种类丰富的野生动物,仅陆栖脊椎动物便有21目51科125种,属国家或省级重点保护动物约为31种,如金钱豹、金雕等。(3)在研究内容上结合保护区的实际情况,从地形地貌、自然条件、植被类型及人类活动四个方面选取高程、年均降雨量、植被类型、景源等级等十二项评价因子,构建相应的敏感性评价体系。最后采用综合赋权法和加权叠加法对保护区进行敏感性综合评价。(4)在研究结果方面,根据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将评价结果分为五个敏感性等级,即低敏感性、较低敏感性、中敏感性、较高敏感性、高敏感性。结合实地情况对评价结果进行调整,将保护区划分为三种功能区并提出相对应的生态保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