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微型超级电容电极的硅及碳微纳分级结构加工工艺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cai432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型超级电容器是一种功率密度与能量密度介于电容器和电池的新型储能器件。其由于优异的循环性能、高功率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面向微型超级电容的多种微纳分级结构的加工工艺并对其作为微型超级电容电极进行了电化学性能表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提出了一种低成本的基于纳米点蚀和金属催化刻蚀的硅微纳分级结构加工方法。通过氢氧化钾(KOH)各向异性刻蚀方法在单晶硅表面刻蚀形成硅微金字塔结构,通过纳米点蚀与金属催化刻蚀相结合的方法在硅微金字塔结构表面加工出分布均匀的硅纳米线结构从而得到硅微纳分级结构。通过控制银纳米薄膜厚度、点蚀时间以及金属催化刻蚀时间以获得不同形貌的硅微纳分级结构,并研究相关因素对其结构形貌的影响规律。最后,分别在硅微结构和硅微纳分级结构表面沉积二氧化锰(MnO2)活性材料以得到微型超级电容电极,研究得出硅微纳分级结构具有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2)提出了一种基于氧等离子体刻蚀和C-MEMS工艺的在耐高温、导电性好的不锈钢衬底表面加工三维碳微纳分级结构的新型工艺。在310S不锈钢衬底表面通过光刻方法得到具有高深宽比的SU-8光刻胶微结构,通过氧等离子体刻蚀方法得到光刻胶微纳分级结构后,通过热解工艺得到碳微纳分级结构。通过控制光刻胶厚度、刻蚀时间、热解速率等因素得到不同形貌的碳微纳分级结构,并研究光刻胶厚度以及刻蚀时间等加工条件对其结构形貌的影响规律。最后,分别测试碳微结构和碳微纳分级结构的电化学性能,通过对比发现以不锈钢为衬底的碳微纳分级结构具有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3)在碳微纳分级结构基础上,通过电化学沉积方法在其结构表面集成MnO2活性材料以得到C/MnO2复合微型超级电容电极。研究MnO2活性材料的不同沉积时间对复合微型超级电容电极结构形貌的影响规律。对C/MnO2复合微型超级电容电极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其表现出优异的超级电容性能,在0.05 mA cm-2的电流密度下,C/MnO2复合微型超级电容电极的质量比容量达到453.47 F g-1;在1 mA cm-2的电流密度下循环测试6000次后仍能保持初始容量的94%。
其他文献
土壤养分的研究一直是森林工作者以及农业研究人员工作的重中之重。该研究针对山西西部吉县蔡家川流域水土保持林区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开展空间分异规律分析。综合经典统计学数理统计、地统计学软件、空间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别对研究区域内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两种属性值进行分析并计算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经典理论学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海拔、坡度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有显著影响,呈现正相关关系;树种
传能光纤和远端模块作为高压换流站光测量系统主要的两个关键组件,由于受外界各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二者故障率较高,从而引起整个系统运行的异常和风险。但目前在该领域内对
  本文从了解MT-2型缓冲器的组成结构、作用原理、常见损伤入手,依据相关的检修标准和技术要求,叙述了MT-2型缓冲器的检修工艺过程。目的为了抛砖引玉,与行业内的专家相互切磋
在目前的科技发展浪潮中,人工智能技术的普遍应用已经成为各领域前沿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特别是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受到极大关注。同时定位与建图(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历史虚无主义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大隐患开始拥有全新的表现形式:从政治层面的歪曲近代革命史、揭秘党的功勋领袖人物和否定党的历史功绩,到文
研究和弘扬孔子礼文化,不仅要正确解读其文本内容和意义,还要找到合适的方式传播给受众,以达到个体修养提升和社会关系调和的传播效果,这是传承文化的需要,也是当代文化建设
随着物联网应用的普及,各种各样的嵌入式控制系统开始进入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控制系统的定制化服务仍旧是当今嵌入式应用的主流。当用户需求改变时,控制系统开发者需
近些年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的结合在许多复杂的决策任务和动态系统控制问题上都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与深度学习的结合使得强化学习可以有效的在高维空间生成决策序列,一些算法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使用互联网从中获得信息并产生数据,所以目前数据量呈现指数级的增长,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然而在使用这些数据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甚至是新的安全风险和挑战。在众多访问控制模型中,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种访问控制技术是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ole-Based Access Control,RBAC)。它将角色引入到访问控制中,打破用户与权限之间的逻辑关
浅部地表资源逐渐耗尽,深部资源开采势在必行。对于深部地下工程而言,其高压与高温环境的共同作用将对深部岩体力学行为产生显著影响。为探究深部地下岩体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