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发展对中国居民家庭收入的影响分析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y90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已然实现高速率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整体转型,但曾经长期存在的重效率而轻公平发展基调、区域禀赋差异和城乡分割二元结构,导致金融体系处于非均衡发展状态,金融资源也较多地倾向配置给发达地区。与此同时,传统金融系统由于自身具备的排斥属性,难以满足相对落后地区普通家庭对于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日益增加的基本需求。凭借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加持的数字金融作为引领金融业态的新兴趋势,旨在严控风险的基础上拓宽服务范围,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持续为各个阶层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促进相对落后地区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相对贫困人群收入的增长。近年来我国数字金融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实现了跨越式进展,在提升金融资源获取的可得性、便捷性和平等性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研究数字金融发展与居民家庭收入变动之间的关系,对于探讨缩小家庭间收入差距的对策、推进区域间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梳理和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我国数字金融的发展阶段和现状,分析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数值和比例的历史变动趋势。采用传导机制理论分析和实证模型验证相互配合的方法,从数字金融的普惠性角度出发,研究这种新型发展方式对于居民家庭收入水平的影响。理论分析部分,重点从数字金融降低门槛效应、克服排斥效应和缓解非均衡发展效应等角度详细分析数字金融发展引起家庭收入增加的理论机制,联系可得性、便利性和减少交易成本的性质说明数字金融相比传统金融的优势,随后结合相关理论提出研究假设。实证研究部分,主要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指数,根据调查数据的区间选取2012至2018年期间以两年为间隔的面板数据,将家庭收入设置为因变量,分别选择两个层级的数字金融发展指标作为核心解释变量,控制变量则依次从户主层面、家庭层面和地区层面选取,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估算数字金融与家庭收入的基准模型,证实数字金融发展可以有效促进家庭收入的提高。接着采用分样本回归的方法,依次研究数字金融发展对于城乡之间、农村和城市内部以及区域之间的收入分配作用,以农村低收入群体能够从数字金融发展中获益更多的角度来解析数字金融发展带来收入增加的普惠性。实证结果表明数字金融有助于缩小农村内部和城市内部的收入差距,还有利于缩小东部和西部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但对于中部地区的影响较为有限。然后使用人均网络接入端口作为工具变量、更换不同层次的家庭收入变量作为因变量,验证基本结论具有较好的稳健性。接着利用中介效应模型,以信贷可得性作为中介变量,研究数字金融对居民收入增长传导途径中的城乡差异,结果表明农村地区可以通过数字金融发展调节信贷约束,进而实现家庭收入的整体抬升,而城镇地区的信贷机制不显著,说明金融约束中信贷约束改善是引起农村家庭收入增幅更大和差距缩小的重要原因。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村低物质资本和低社会资本家庭的信贷约束改善更加显著,这有利于缓解初始资本不同所造成的不平等问题,缩小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最后,从数字金融的产业支持、基础建设、区域协调和金融教育等角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期刊
隐式情感句子由于缺乏显式情感词并且其语义特征无法深入挖掘,导致现有模型进行情感分类时准确率不高。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情感特征增强的中文隐式情感分类模型(CISC),通过构建积极和消极情感词库,并将情感词进行位置嵌入得到情感特征增强的句子,进而提高分类准确率。首先,对句子进行预处理得到对应的词语序列;然后,通过自注意力机制的情感词检测方法进行句子情感词定位并分别嵌入积极和消极词,借助多层注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知情况。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右江民族医学院303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303份,医学生总体上对新冠病毒认知有一定的知晓,但对新冠病毒的防控类型(54.50%)、传染病类型(40.30%)和新冠疫苗的种类(36.30%)知晓率较低,其中非新生的认知情况显著高于新生(t=-2.86,P<0.05)。性别和专业、是否是新生
本文采用面板回归模型对商贸服务业集聚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并分别从我国整体以及我国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的划分区域出发,对服务业集聚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服务业整体集聚对劳动生产率有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在我国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服务业集聚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具有差异性。此外,技术进步、外商直接投资和城镇化水平都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有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
<正>2022年江苏省委一号文件鲜明提出“努力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更富成效的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促进共同富裕确立目标定位。“新时代鱼米之乡”首要点应是紧紧遵循“新时代”,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着眼点应是不断做强“鱼米”,即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持续抓好乡村振兴总要求,推动“产业兴旺”;落脚点应是实现“强村富民”。
期刊
<正>青年人才是人才队伍的未来和希望。青年人才不断涌现,人才队伍才能川流不息,各项事业发展才会更有活力和竞争力。由于青年人才的重要性,一些地方在实际工作中不顾人才成长的周期性和规律性,拔苗助长,表面上看十分重视青年人才培育,实际上却导致了众多青年人才成长后劲不足。抓青年人才队伍建设,
期刊
<正>冬日暖阳下,嫩江市前进镇东升村的红松林一片静谧。东升村党支部书记国春才经常抽空来到这里,拍拍这株、看看那株,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经过嫁接的红松5年就能收获松子,将来成材后,仅松子一项收益每年就能达到40万元左右。”短短3年,东升村嫁接的红松已从最初的200多株增加到如今的13.5万株。此外,东升村通过盘活闲置资产、退耕还林等方式,发展柞蚕养殖和林下经济等项目,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增加近7万
期刊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大部分发达国家陆续在国内颁布与金融开放有关的政策,在政策的支持下发达国家的经济金融的发展态势良好。20世纪90年代,受发达国家的影响,发展中国家也迈开了金融开放的步伐。金融开放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带来了经济发展的契机,实现了不同国家金融领域的飞速发展。中国金融开放的大门随着时代形势的发展越开越大,这也使得金融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点。即使受到了一些外在因素
<正>近年来,海晏县以党建为引领,践行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强党员教育,统筹推进市域治理,建强“四园”,不断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聚焦生态和谐,养护河林田草,打造“生态公园”。深刻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三个最大”的生态战略定位,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实现“六清五治”海晏目标。村(社区)“两委”牵头负责,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村规民约,形成党员示范引领,群众积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