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将仍然是科研和临床的一个工作重点,迅速发展的超声心动图技术在这方面正担当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超声工程技术方面的进展使得探头的制作工艺明显改善,而高频探头的出现和发展为超声无创评估鼠科类小动物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方便,目前对该领域系统研究尚少见,我们研究的第一部分主要是应用12MHz的高频探头通过对一大组正常和心梗大鼠(前后共计将近600鼠/次的超声检查)的超声经胸检查,从大鼠正常到心梗前后的心功能的连续追踪观察和重复性研究,探讨超声技术无创评估鼠科小动物的左室功能的方法学的可行性;多普勒心肌组织成像技术(DTI)是最进几年出现的超声新进展之一,基于技术本身的限制和研究视角的多样化,目前尚未有统一的研究检查方法出现,我们第二部分的研究是从左室心肌纵向纤维的运动状态着手,从其基本组成开始到局部心肌功能以及对局部心肌协调性的定量观察,同时扩展其临床应用结合药物负荷超声、术中超声进行临床研究;目前所有涉及心肌存活性的研究大都缺乏单光子断层发射扫描技术(PET)的证实,我们在经PET证实的坏死和存活心肌之间采用DTI技术观察二者差异,为DTI技术的广泛临床应用和静息状态下对存活心肌的鉴别提供方法学的依据。我们诣在从动物试验到临床开拓超声心动图技术的方法学的深度和应用领域的范围。 试验部分 1.超声高频探头评估大鼠心肌梗塞后心脏功能转归的实验研究 通过对38只Wistar大鼠心梗前和心梗后以及连续8周的超声经胸追踪观察,评估超声技术心梗大鼠以及心衰大鼠心功能的方法学可行性,同时观察心梗大鼠急性期的心功能较心梗前的下降程度对评估其预后的价值。在由高频探头观察测量的心功能的分组中,心衰组和非心衰组的大鼠在8周后预后明显不同,全部试验动物心梗后首次心功能较心梗前的差值与8周后心功能呈反比,同时研究发现,首次心梗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Ejection Fraction LVEF)下降超过31%的试验动物,预后效果差。我们的研究证实了超声方法学的可行性,同时认为首次心梗左室射血分数下降程度是评估预后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提示临床应该重视冠心病患者基础状态下心功能的情况。 2.超声高频探头评估不同麻醉剂对大鼠心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通过对三种麻醉剂(得普立麻(Propofol)、戊巴比妥钠(sodium pentobarbital)和乌拉坦(urethane))的麻醉状态下Wistar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 HypertensionRat SHR)心功能的研究对比,观察麻醉剂对两个种属大鼠的心功能的影响,同时研究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估麻醉剂对鼠抖小动物心功能影响的可行性。我们的研究资料显示对Wistar大鼠来讲,乌拉坦明显抑制心脏的收缩功能,而得普立麻和戊巴比妥钠对两个种属的大鼠的心功能的影响差别不大:同时我们的研究证实超声技术可以应用于探讨麻醉剂对小动物模型的心脏功能影响程度的定量研究。 3.高频超声探头测量和评估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重复性研究 高频探头的出现为无创研究鼠科小动物的心功能提供了可能,但由于动物心脏小;心率快:操作手法难度以及选取图象的差异等等主客观原因,研究方法的重复性对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一个挑战。为了解超声测量的重复性情况,正常和心梗的大鼠各18只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