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謇是清末民初中国封建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杰出人物,他为中国现代化事业作出的努力和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不仅是一个杰出的实业家、教育家,还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农业现代化思想的先驱和农业现代化事业的开拓者。他的一系列思想与实践对现今新农村建设乃至整个农业现代化事业仍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和借鉴作用。张謇重视农业,视之为立国之本。他在农业现代化方面的成就是全方位的,不仅形成了较为科学和先进的大农业发展观和科教兴农、实业兴农一整套理念,还充分挖掘工商业对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开放办农业;他力主棉铁主义,注重农业物质与人力资本并重,大力吸收民间资本,提高资本运作效率;他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和优良品种,大力减轻农民负担,兴修水利,开发滩涂,开放通商口岸,积极发展农业对外贸易……。他所开创的农垦事业,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现代化农业的雏形。张謇关于农业现代化的思想,主要是在他组建农垦公司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从1901年起,张謇开始了建立通海垦牧公司的工程。滩南农垦区就是在张謇的组织、影响及示范下诞生并发展起来的。这些农垦公司都是以发行股票的方式来筹集原始资本的,公司采取议租分成制,股东不根据土地的多少收取地租,而是凭股票分配取得利润;佃农以“顶首”(押金)的形式,获得永佃权(田面权),土地可以转租,地租率也较低。公司把大量的资金投入水利工程和农田基本建设,并运用当代先进科学技术改良土壤、辨别土性、培育新品种。所有这些都是有别于封建农业经济的一种变革。1914年至1922年间,在江苏北部原淮南盐场地区,濒临黄海的1.2万平方公里的海涂滩地上,农垦公司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这种告别封建小农经济的农业公司,一直绵延到20世纪40年代,这是在经历了二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以后,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出现的崭新生产方式。中国农业现代化实践从这里起步。相对于传统的小农经济而言,张謇的农业现代化具有这样几个特征:其一是农业机械化,它既减轻了劳力负担又有效提高生产力;其二是农艺技术现代化,实行生物、化学方面的技术革新,包括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而进行作物品种等方面的改良;其三是经营管理现代化,包括产业化的生产经营,农业与水利、交通、金融的协同发展,农村多种经营与小城镇化;其四是围绕提高人的劳动素质而进行的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与科教兴农的思想和实践。虽然由于当时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历史等背景的原因,苏北农垦公司被迫“解体”或被“接管”、“取代”,但这并不等于说张謇为中国农业现代化付出的努力是失败的,相反他的农业现代化事业是成功的:一是张謇在中国第一个创造了有别于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自然经济形态的新型农业“体制”;二是张謇第一个取得了中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最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交通运输、科技应用等方面的成功;三是张謇创造了中国第一个商品化生产的农业公司,并且在农业商品化生产方面的实践是卓有成效的。张謇农业现代化实践的成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首先是西方资本主义企业股份制在中国的应用;其次是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张謇也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在农田水利工程和棉种改良这些现代化农业建设和生产实践中的。全文从结构上分为四大层面:一是张謇农业现代化思想形成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来阐述张謇所处特定时代的特殊背景与特征,并从中日两国现代化发展的比较和欧美现代化进程中研究张謇所汲取的营养和借鉴,阐述张謇农业现代化思想与实践的历史渊源,为本文第一章;二是张謇农业现代化的思想体系,特别是张謇的大农业观下的农业现代化思想特点,以及科教兴农和农业科技进步的理念,为本文第二章;三是在张謇农业现代化思想统领下的各项农业现代化实践活动,包括区域经济发展集团化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现代农业资本的运作模式、土地制度、地方自治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探索,为本文第三章至第七章,共5章;四是张謇农业现代化思想与实践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及其对现今新农村建设的启示和影响,为本文第八章。本文注意吸收和体现海内外学术界既往研究和最新成果,并着重在研究视角上有所创新,在研究张謇农业现代化思想和实践中,首先把它置于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去考察,进行全面的梳理,并探讨其对传统的继承和超越;其次,不仅探讨张謇农业现代化思想和实践本身,而且注意研究其嬗变的路径和特点;再次,在研究中注意考察其对现时代的影响与借鉴作用。总之,本研究在横向上力求系统和全面,在纵向上力求深入和专题;既反映当时时代特征,又挖掘其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