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湿疹,是现代医学所定义的疾病,指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其为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且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现代医学临床将湿疹分为三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由于湿疹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确,西医临床治疗湿疹效果不理想,疾病复发率高。中医古代并无湿疹病名,而是将其归入“疮”、“风”、“癣”等疾病之中。明朝之前,历代医家多注重外治法。明清之后,中药内治法治疗湿疹逐渐发展起来。现代中医多将其分为三型:湿热浸淫、脾虚湿蕴、血虚风燥。传统内服治疗湿疹处方,虽疗效稳定,但总体疗程较长。温胆汤合越婢汤为华华主任临床常用治疗湿疹方剂之一,温胆汤中二陈、茯苓、姜枣俱为化湿调中之药,越婢汤为治水在肌腠之风水要方。脾虚湿蕴型湿疹,必不离于湿与水。故设计此临床观察,以期证实此方疗效。目的:观察温胆汤合越婢汤治疗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研究温胆汤合越婢汤与除湿胃苓汤的区别,希望为临床治疗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提供更好的方案。方法:病例来自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2月1日期间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科门诊患者64例。治疗组给予门诊小包装草药温胆汤合越婢汤治疗,对照组给予除湿胃苓汤治疗。每日一剂,水煎,取汁约400m1,每次200m1,早晚饭后半小时服用,疗程4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EASI评分和瘙痒评分,根据治疗前后评分判定疗效。研究结果:共64例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患者入组,3例脱落,61例完成本次实验。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及EASI评分、瘙痒评分上,经统计学比较后,P值均大于0.05,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在EASI评分和瘙痒评分上组内对比,经统计学分析后,P<0.01,两组数据均存在统计学差异,说明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与瘙痒程度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组32例,痊愈8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4例,痊愈率25%,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治疗29例,痊愈5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6例,痊愈率17.2%,总有效率79.31%。治疗组的痊愈率、总有效率略大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且两组治疗前后的瘙痒评分无差异(P>0.05),说明温胆汤合越婢汤治疗湿疹与除湿胃苓汤疗效相当。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不良反应较少,药物安全性良好。结论:第一,温胆汤合越婢汤为治疗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的有效方剂;第二,温胆汤合越婢汤与除湿胃苓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疗效相当;第三,用药期间不良反应较少,药物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