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研究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shashasi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经常性损益是资本市场上重要的信息披露指标,非经常性损益的一次性、偶发性特点使投资者无法通过其来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今,利润指标是用来衡量企业盈利能力和经营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它因此也是广大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公司管理者最为关心的指标。但是,要能真正体现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还必须要剔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如果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操纵利润,这将严重影响会计报表的正确阅读和理解,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向着健康方向发展的严重阻碍之一。从1999年以来,尽管国家财政部、证监会相继发布了一系列关于非经常性损益的规范,但是非经常性损益披露不规范、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扭亏为盈、ST类公司利用其“摘星”“摘帽”的情况并没有太大的改观。因此,正确地理解非经常性损益这一指标对于投资者正确理解和把握上市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从而做出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将非经常性损益作为重要的监管指标,正确地规范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对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也将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非经常性损益的文献,继而从其概念出发,比较分析国内外对非经常性损益内容的界定以及披露要求,描述我国非经常性损益披露政策的演进,并且理清了盈余管理的概念、动机和计量方法。在理论基础上,对2009年-2011年我国整体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情况,继而对沪市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然后通过收集沪市A股上市公司中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比重较大的公司样本数据分析,得出非经常性损益具体项目出现最频繁的五个科目,通过案例具体分析其用于盈余管理的方式。研究表明,对于2011年度上市公司整体来说,非经常性损益的存在并没有使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质量低下。与往年相比,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扭亏为盈”的现象仍然存在,部分上市公司在盈利状况不佳时,有更强的动机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而亏损公司利用计提减值准备和预计负债的方式进行“洗大澡”的现象有所改善。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披露还存在诸多问题,诸如披露口径不一致、披露格式及内容不甚规范、非经常性损益界定模糊等。这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降低了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和相关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一系列措施。纵观全文旨在发现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希望提醒投资者更加清晰的分析上市公司财务业绩,同时给市场监管者和相关政策制定者关于进一步规范非经常性损益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其他文献
在小学课堂中,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基本的教学环节,提问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课堂提问适时得当可以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
“文化昆仑”钱钟书在1947年发表的《围城》是其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少有的佳作之一,被称为“新《儒林外史》”,推崇为“一部近代中国的经典之作”。书
针对山西省孝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近年来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取得的成效,提出了孝义市今后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包括树立正确的水观
研究目的:本课题基于导师前期研究工作思路和研究基础,筛选十部在脾胃学术思想有传承关系的中医古籍,整理其脾胃生血理论内容,加以归纳分析。旨在厘清古代文献中脾胃生血理论
王小波是当代文坛上一位独特而重要的作家。在其代表作“时代三部曲"中,作家从容跨越过去、现在、未来,以幽默和戏谑的口吻述说人类生存的种种背谬,并以浪漫和理想精神肯定智
近年来,我国的民航业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我国民用飞机的维修技术落后,严重制约了民航业的发展。便携式维修辅助装置(Portable MaintenanceAids,PMA)的设计与实现可以提高飞机
世界范围内的环境灾害频发,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保护环境公益.的行动已经迫在眉睫。环境这一社会公共利益是独立存在的,它独立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及个人利益之外。由于社会公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嵌入式计算机技术在航空工业中被广泛采用,飞机上机载设备的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对机载设备的故障诊断、管理与维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NBR橡胶发泡材料的基础研究较少,工业上一般根据经验和大量实验来制定配方和工艺。因此,本文探讨了发泡材料配方体系和工艺对发泡性能的影响。第一部分研究了配合体系对NBR
1948年,C.E香农(C.E Shannon)创立了信息理论(Information Theory)。自从问世以来,其基本原理和一些研究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A. Nida)将其